董兴美
目的:分析中药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患者,采用中药三七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三七治疗后,有效地扩张了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显著地改善了患者心肌微循环;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三七能显著地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具有安全有效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三七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化瘀止血、保护血管以及避免血栓形成等功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高血压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12周前后分别测定其PWV,选取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测PWV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WV分别为(11.2±0.73)m/s和(7.65±0.62)m/s(P<0.05);经氯沙坦钾治疗后,高血压组PWV降低至(8.45±0.41)m/s(P<0.05)。结论氯沙坦钾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PWV。
作者:陈爱琴;仲维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方法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总体疗效,治疗后IMT面积,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金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1例(72.41%),平均住院时间(16.33±1.4)天,护理满意度为75.86%;实验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7例(93.10%),平均住院时间(9.36±0.3)天,护理满意度为93.1%。实验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究综合优质护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应用综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1%,总检测时间完整率为95.8%,护理满意率为100.0%,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可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王惠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47例,所有孕妇根据其自身身体状况实施综合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孕妇均顺利生产,在分娩过程中未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且只有1例出现产后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抢救后康复。母婴均健康。结论对所有孕妇制定特殊的护理方式对于避免孕妇死亡,母婴健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志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13例,将其分为试验组107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取替普瑞酮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复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0%、77.36%,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的(49.23±3.35)高于对照组(32.16±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情况;按GOS评判标准,伤后3个月评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可以使患者的疗效更为良好,并且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治疗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患者15例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占5.36%(15/280)。常见的用药误区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2.14%(6/280);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相符,占1.07%(3/28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0.07%(2/280);忽视药物禁忌症,占0.07%(2/280);药物配伍不当,占0.07%(2/280)。结论针对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合理用药,可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吕柏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通过对近年来代表性的黄连及其复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演绎,从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多糖,黄连碱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论述,以及黄连代表性复方,黄连解毒汤,黄连温胆汤分别论述其治疗糖尿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对黄连主要成分及黄连复方的降糖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提出黄连及其复方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烨;周琦;朱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远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出院12个月随访时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种联合治疗方案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丹;张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的意义。
作者:褚英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心律平与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心律平组与胺碘酮组,心律平组服用心律平,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患者康复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发生心律市场时,选用适当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心理护理。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改善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患者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变化。结果治疗后第2、4周末,两组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胸闷、心悸情况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患者出现的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具有明显地改善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晓庆;王海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护理对照组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再次住院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强化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9.66%,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48%,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显著,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王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