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呼树国

关键词:曲美他嗪,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风心病慢性心衰)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效果良好,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应予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种不同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检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上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均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少,分娩结局较好,住院时间短。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产妇的生命体征,保证母婴的安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国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1例(72.41%),平均住院时间(16.33±1.4)天,护理满意度为75.86%;实验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7例(93.10%),平均住院时间(9.36±0.3)天,护理满意度为93.1%。实验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改善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患者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改善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患者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变化。结果治疗后第2、4周末,两组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胸闷、心悸情况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患者出现的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具有明显地改善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晓庆;王海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服用中药药方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所服用的药房均经过各种中药炮制法精心处理,观察并分析患者服药后的毒副作用。结果采用适当方法炮制过的中药保留了大部分的有效成分,减轻了毒性成分。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或治愈,仅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余患者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可以保持或增强药性,减轻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是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心律平与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心律平组与胺碘酮组,心律平组服用心律平,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患者康复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发生心律市场时,选用适当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缺血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室壁运动正常的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进行评价,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冠脉造影未显示狭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对比左室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SL18)和12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SL12)。结果研究组缺血节段纵向应变和整体纵向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尖节段纵向应变显著高于基底段和中间段,且SL18与SL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SL18诊断心肌缺血的截断值为-18.6%,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74.2%,SL12相对应的值分别为-17.5%、81.9%、85.7%,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SL12与SL18十分接近,但SL12的特异性明显高于SL18。结论二维纵向应变均值能够及时发现心肌缺血,且相较于SL18,SL12的心肌缺血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李倩;杨欣;李鹏;潘宁;王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风心病慢性心衰)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效果良好,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应予推广。

    作者:呼树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石自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绞痛患者施行循证护理对预后的干预价值评析

    目的: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绞痛疾病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后的预后质量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其遵医行为以及病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迎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以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用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再调查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多少及住院时间,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用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较大,总满意度分别为96.6%、7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可大力推广。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STEMI的疗效,为提高STEMI患者的疗效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5例。治疗1组接受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在终点事件发生几率上的差异。结果在出血事件发生几率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ACE发生几率、呼吸抑制事件发生几率上,治疗1组明显高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高维持量氯吡格雷,且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与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

    作者:台来提·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心理护理。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疗效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7.27%),对照组出现2例(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