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元娟葵

关键词:踝肱指数, 冠心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对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作为对照组,选择踝肱指数异常的30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踝肱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踝肱指数异常与LDL-C升高、肥胖、收缩压升高、吸烟指数等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偏低,则多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定期体检,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准确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服用中药药方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所服用的药房均经过各种中药炮制法精心处理,观察并分析患者服药后的毒副作用。结果采用适当方法炮制过的中药保留了大部分的有效成分,减轻了毒性成分。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或治愈,仅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余患者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可以保持或增强药性,减轻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是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方法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总体疗效,治疗后IMT面积,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金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的意义。

    作者:褚英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风心病慢性心衰)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效果良好,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应予推广。

    作者:呼树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1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应用慢心律治疗,治疗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3.44%,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3.7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03%,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病的胆囊结石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优质围手术护理,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经过优质围手术护理之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采用优质的围手术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利于患者的积极康复,在临床手术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未实施,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24h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24 h心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水平,进而促进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葛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祛腐生肌法对患者肛周红肿以及肛瘘手术后的创面愈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以及肛瘘手术之后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祛腐生肌法来进行治疗,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在初期采用生肌红粉膏来进行换药治疗,待到患者的创面红活而且腐肉脱落之后用生肌玉红膏来进行换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始终只采用生肌玉红膏来进行换药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痊愈(96%),1例显效(4%)。对照组的患者痊愈21例(84%),有效4例(16%)。在2周的创面减少情况、患者腐肉脱落的实践、创面愈合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祛腐生肌法进行术后的换药治疗对于促进患者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海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2年7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即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胆红素水平为(8.29±2.0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断、分析以及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作者: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RR、HR、LVEF及心衰纠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RR、HR、LVEF及心衰纠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肺功能及心功能指标,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绞痛患者施行循证护理对预后的干预价值评析

    目的: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绞痛疾病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后的预后质量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其遵医行为以及病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迎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并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丙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妊娠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照组为正常妊娠产妇。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围生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显著,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高于正常妊娠产妇,因此在患者妊娠过程中要给予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母婴预后。

    作者:徐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变化

    目的:探讨新疆胸痹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观察2015年玛纳斯县中医医院经中医辨病为胸痹和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患者445例,分析其中中医证型在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的分布特点。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新疆胸痹患者中医证型以痰阻血瘀证多见。结论新疆的胸痹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新疆的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相关。

    作者:古丽巴合·穆哈提;李永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作者:崔俊峰;任重;梁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的围产期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47例,所有孕妇根据其自身身体状况实施综合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孕妇均顺利生产,在分娩过程中未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且只有1例出现产后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抢救后康复。母婴均健康。结论对所有孕妇制定特殊的护理方式对于避免孕妇死亡,母婴健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志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脏猝死复苏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抢救措施

    目的:探究心脏猝死复苏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择心脏猝死复苏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脏器功能受损者1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年生活自理无并发症。结论对于心脏猝死者,必须尽快行心肺复苏术,实施有效措施,积极治疗患者复苏并发症。

    作者:董江宏;李雯莉;王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