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巴合·穆哈提;李永森
目的: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绞痛疾病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后的预后质量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其遵医行为以及病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迎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2年7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即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胆红素水平为(8.29±2.0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断、分析以及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作者: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种不同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检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上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均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评定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预后的并发症上来看,对照组多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疗法作用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谭尚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P<0.05),且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范千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份收治的孕产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汇总胎儿的心血管畸形情况,并分析产前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结果1000例产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出现心血管畸形胎儿40例(0.4%),其中有患者15例合并其余畸形。其中经引产尸解或者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确诊的患者有34例,6例失随访。其余产前未检出的胎儿中有心脏畸形6例。结论产前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精确性好,能够监测产妇宫内胎儿情况,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有效信息和证据,便于医师尽早干预。
作者:王卫平;王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通过对近年来代表性的黄连及其复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演绎,从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多糖,黄连碱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论述,以及黄连代表性复方,黄连解毒汤,黄连温胆汤分别论述其治疗糖尿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对黄连主要成分及黄连复方的降糖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提出黄连及其复方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烨;周琦;朱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RR、HR、LVEF及心衰纠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RR、HR、LVEF及心衰纠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肺功能及心功能指标,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PPV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PH(Potential of Hydrogen,PH)、PCO2(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O2(Arterial Oxygen Tensi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SBP、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T-proBNP、HR、RR、PCO2、PO2、PH值指标上,NIPPV组较对照组有更显著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IPVV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地改善左室结构(LVEDD、LVESD、LVEDV、LVESV)及功能指标(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使用不仅能迅速有效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且减少肺静脉血回流,降低左心室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
作者:谭利国;肖俊会;王家宁;车军;余丹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少,分娩结局较好,住院时间短。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产妇的生命体征,保证母婴的安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国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妊娠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照组为正常妊娠产妇。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围生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显著,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高于正常妊娠产妇,因此在患者妊娠过程中要给予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母婴预后。
作者:徐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上加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整体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运用在血液净化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风心病慢性心衰)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效果良好,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应予推广。
作者:呼树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心脏猝死复苏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择心脏猝死复苏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脏器功能受损者1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年生活自理无并发症。结论对于心脏猝死者,必须尽快行心肺复苏术,实施有效措施,积极治疗患者复苏并发症。
作者:董江宏;李雯莉;王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高血压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12周前后分别测定其PWV,选取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测PWV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WV分别为(11.2±0.73)m/s和(7.65±0.62)m/s(P<0.05);经氯沙坦钾治疗后,高血压组PWV降低至(8.45±0.41)m/s(P<0.05)。结论氯沙坦钾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PWV。
作者:陈爱琴;仲维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王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兴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作者:崔俊峰;任重;梁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儿湿疹的有效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湿疹患儿28例,对其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涂抹患处治疗,并配合以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28例湿疹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湿疹患儿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并配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丁艳瑜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