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评价

黄燕飞

关键词:胺碘酮, 老年冠心病, 心律不齐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1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应用慢心律治疗,治疗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3.44%,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3.7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03%,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绞痛患者施行循证护理对预后的干预价值评析

    目的: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绞痛疾病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后的预后质量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其遵医行为以及病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迎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病的胆囊结石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优质围手术护理,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经过优质围手术护理之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采用优质的围手术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利于患者的积极康复,在临床手术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1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应用慢心律治疗,治疗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3.44%,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3.7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03%,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组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忧虑程度,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用药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323例心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均经临床合理用药之后,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并且安全出院,仅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复发的症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后均出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9.38%。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刚;孙晓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创临床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微创临床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微创临床路径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微创临床路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叶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9.66%,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48%,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显著,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较理想,能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少,分娩结局较好,住院时间短。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产妇的生命体征,保证母婴的安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国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2年7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即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胆红素水平为(8.29±2.0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断、分析以及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作者: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分析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份收治的孕产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汇总胎儿的心血管畸形情况,并分析产前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结果1000例产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出现心血管畸形胎儿40例(0.4%),其中有患者15例合并其余畸形。其中经引产尸解或者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确诊的患者有34例,6例失随访。其余产前未检出的胎儿中有心脏畸形6例。结论产前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精确性好,能够监测产妇宫内胎儿情况,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有效信息和证据,便于医师尽早干预。

    作者:王卫平;王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序贯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尿素氮、血清K+、HCO3-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韩晓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检查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患者30例的影像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患者中,主动脉弓缩窄18例,主动脉弓离断4例,双主动脉弓2例,腹主动脉缩窄2例,右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4例。MS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1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35.4%、92.5%。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诊断主动脉发育异常的类型,是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补充手段,可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王菲;郑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目的:对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作为对照组,选择踝肱指数异常的30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踝肱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踝肱指数异常与LDL-C升高、肥胖、收缩压升高、吸烟指数等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偏低,则多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定期体检,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准确的价值。

    作者:元娟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风心病慢性心衰)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效果良好,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应予推广。

    作者:呼树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心理护理。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高血压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12周前后分别测定其PWV,选取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测PWV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WV分别为(11.2±0.73)m/s和(7.65±0.62)m/s(P<0.05);经氯沙坦钾治疗后,高血压组PWV降低至(8.45±0.41)m/s(P<0.05)。结论氯沙坦钾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PWV。

    作者:陈爱琴;仲维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