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玉珍
目的:观察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STEMI的疗效,为提高STEMI患者的疗效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5例。治疗1组接受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在终点事件发生几率上的差异。结果在出血事件发生几率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ACE发生几率、呼吸抑制事件发生几率上,治疗1组明显高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高维持量氯吡格雷,且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与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
作者:台来提·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以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用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再调查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多少及住院时间,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用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较大,总满意度分别为96.6%、7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可大力推广。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14例与实验组15例,常规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治疗值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中医推荐采用化湿解毒通络汤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疗效,药物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心理护理。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PPV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PH(Potential of Hydrogen,PH)、PCO2(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O2(Arterial Oxygen Tensi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SBP、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T-proBNP、HR、RR、PCO2、PO2、PH值指标上,NIPPV组较对照组有更显著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IPVV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地改善左室结构(LVEDD、LVESD、LVEDV、LVESV)及功能指标(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使用不仅能迅速有效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且减少肺静脉血回流,降低左心室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
作者:谭利国;肖俊会;王家宁;车军;余丹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的多发疾病,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其活动多数受到限制,因此对其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非常复杂,其是血管外科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本研究主要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理以及流行病学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护理以及其预防的应用情况,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在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而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侯忠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室性早搏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65例患者成功消融64例,失败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少量气胸1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合理、细致的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手术耐受性,且能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朱斯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护理满意率为100%(30/3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4/30),护理满意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张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疗效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7.27%),对照组出现2例(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序贯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尿素氮、血清K+、HCO3-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韩晓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实施肺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病疾病发生率为5.13%,明显比对照组的23.0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比对照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切除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作者:赵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与诺和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单用诺和灵30 R治疗,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 R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BG)、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 hPG、HbA1c水平显著优于治疗之前;治疗后,研究组的HbA1c、2 hPG、FB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诺和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振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究综合优质护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应用综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1%,总检测时间完整率为95.8%,护理满意率为100.0%,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可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王惠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颅内感染、创口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更好,但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更好,安全性更高,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李俊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一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出血性转化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其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年龄、早期CT缺血改变、发病至溶栓时间超过3 h、大面积脑梗死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高龄、早期CT改变及溶栓时间是导致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早期CT缺血改变、高龄以及发病至溶栓时间超过3 h等,医疗人员应当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发病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作者:粱卢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肠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29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肠安颗粒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淋巴结的大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95%,淋巴结纵径和横径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树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UA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以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和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脂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和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UA患者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及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心绞痛发作时间和频率,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