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

李俊明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颅内感染、创口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更好,但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更好,安全性更高,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护理满意率为100%(30/3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4/30),护理满意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张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治疗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患者15例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占5.36%(15/280)。常见的用药误区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2.14%(6/280);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相符,占1.07%(3/28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0.07%(2/280);忽视药物禁忌症,占0.07%(2/280);药物配伍不当,占0.07%(2/280)。结论针对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合理用药,可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吕柏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方法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总体疗效,治疗后IMT面积,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金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治疗的急诊眩晕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独的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8.67%,而同期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22,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71,P<0.05)。结论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快速,减少不良症状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的意义。

    作者:褚英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少,分娩结局较好,住院时间短。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产妇的生命体征,保证母婴的安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国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较理想,能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13例,将其分为试验组107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取替普瑞酮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复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0%、77.36%,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的(49.23±3.35)高于对照组(32.16±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STEMI的疗效,为提高STEMI患者的疗效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5例。治疗1组接受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在终点事件发生几率上的差异。结果在出血事件发生几率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ACE发生几率、呼吸抑制事件发生几率上,治疗1组明显高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高维持量氯吡格雷,且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与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

    作者:台来提·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若干小组。同时,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的内径、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经对比,A组、B组、C组和D组的IMT增厚率分别为21.62%、36.00%、42.31%和50.00%,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2.16%、40.00%、26.92%和30.0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3.78%、76.00%、69.23%和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0.0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A组和B组的软斑块算占比例分别为27.03%和28.00%,混合斑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6%和40.00%,均明显高于C组、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准确反映颈动脉是否存在该种病变,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可以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尼玛玉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优质护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并探究综合优质护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应用综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1%,总检测时间完整率为95.8%,护理满意率为100.0%,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可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王惠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P<0.05),且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范千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脏猝死复苏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抢救措施

    目的:探究心脏猝死复苏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择心脏猝死复苏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脏器功能受损者1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年生活自理无并发症。结论对于心脏猝死者,必须尽快行心肺复苏术,实施有效措施,积极治疗患者复苏并发症。

    作者:董江宏;李雯莉;王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9.66%,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48%,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显著,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高症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妊高症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以及研究组,各1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硫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比容以及脐动脉阻力指数、血粘度实施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6.67%,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以及脐动脉阻力指数、血粘度同治疗前相比较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同单纯应用硫酸镁治疗相比较,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体征以及症状,同时推动血压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兴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用药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323例心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均经临床合理用药之后,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并且安全出院,仅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复发的症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后均出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9.38%。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刚;孙晓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疗效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7.27%),对照组出现2例(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实施肺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病疾病发生率为5.13%,明显比对照组的23.0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比对照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切除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作者:赵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