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郝燕青;郝旭青

关键词: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摘要: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吞咽功能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出现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脑脊液、血液未能及时有效排除或者脑脊液鼻漏,堵塞鼻腔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以及各种管路和日常生活护理对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及为重要.2012年10月ICU收了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在不适合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对比阿司匹林单药与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CHADS2评分至少为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各种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总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联合治疗组发生轻微出血7例,阿司匹林组发生轻微出血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安全,优于单纯服用阿司匹林.

    作者:耿清峰;刘育慧;李红月;王刚;曹淑玲;尹淑利;安丽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中重度失眠症患者129倒为研究对象,排除治疗中脱落7例,终纳入观察对比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电针组62例与常规针刺组60例,采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为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的中重度失眠症的为常规钟刺组,两组均取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与PSQ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疗程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电针组PSQI (5.90±3.10)分远远低于常规针刺组(10.63±3.65)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0.32%远远高于常规针刺组75.00%,差异明显.结论 电针与常规针刺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特定腧穴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且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作者:潘先明;张礼;杨洋;段艳丽;刘迎春;张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吞咽功能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出现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脑脊液、血液未能及时有效排除或者脑脊液鼻漏,堵塞鼻腔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以及各种管路和日常生活护理对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及为重要.2012年10月ICU收了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

    作者:郝燕青;郝旭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预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预防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6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施加心理干预,以对比两组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经干预后,对照组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以2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推广价值.

    作者:谢正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临床上诊断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和真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P波增宽和P波双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心电图的改变,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可能是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时玉华;郭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郑绍周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胸痹心痛验案举隅

    郑绍周教授擅长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主张扶正以脾肾亏虚为主,尤重肾虚,祛邪以化痰、逐瘀为主,扶正亦可祛邪,辨证论治,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有幸跟师,现将其疗效显著验案举隅,探究其学术思想,以窥全豹.

    作者:孙燕富;赵铎;王丹;鲁晓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标准化随访流程对瓣膜置换患者达到目标抗凝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准化随访流程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抗凝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 干预组给予标准化随访流程指导,对照组给予随访常规宣教指导.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月随访期间,干预组目标INR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抗凝自我管理及用药正确情况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标准化随访流程能缩短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INR值的时间,提高瓣膜置换康复期抗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掌握正确的抗凝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亚莉;王姮;张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刚;袁常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陷胸汤加减临床运用举验

    仲景之方,需辩证合理、准确,异病同治,可以一方多用,广泛治疗不同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中热爱经方,深入研究经方,习用经方,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也更加崇拜经方,这篇文章就是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经方的体会,小陷胸汤是治疗痰热互结心下经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笔者运用小陷胸汤治疗眩晕、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心悸、气累等心系疾病、咳嗽、咯痰等肺系疾病、呃逆、反酸等脾胃系统疾病、口苦、烦躁等肝胆系统疾病,在临证中每每取得较佳临床效果,下面是关于小陷胸汤在原方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同道墒榷.

    作者:方克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益气祛痰活血法治疗PCI术后白癜风一例

    PCI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目前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金标准和主要手段[1-2].自1986年,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PCI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解除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疾病痛苦.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冠脉痉挛和置入支架后再狭窄较为常见[3].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白斑,常累及头面、手等暴露部位,具有多发,易诊而难治的临床特点[4-5].迄今为止,国内外对PCI术后出现白癜风鲜有报道.李庆海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冠心病研究所所长,幼承家训,从医40余年,临床上采用益气祛痰活血法治疗复杂性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受益匪浅,现择录吾师收治的PCI术后白癜风患者1例报道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王雪臣;武亚峰;李庆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颠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CHADS2评分≥1分的14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达比加群酯治疗)和对照组64例(华法林治疗),观察1年中脑栓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卒中和TIA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3.13%,P=0.46);观察组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1.32%比6.25%,P=0.12).结论 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不劣于华法林.

    作者:刘育慧;李红月;张淑兰;耿清峰;杨永利;宋春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探讨

    病人在接受心血管介入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血管并发症,造成其恢复速度放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当前就在心血管介入之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刘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体针及火针治疗8周并观察疗效.结果 经体、火针结合治疗8周后,临床治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5.2%.结论 目前类风温性关节炎的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也没有根治方法,属于临床慢性、易反复、难治性疾病,但体、火针结合不失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祁汉登;许兆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40例予以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B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2.5%高于A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作者:段元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5倒)和观察组(55倒),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将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51±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0±0.03)%,T=22.626,p=0.000;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为(202.38+38.5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8.43±41.79)mL,T=2.095,P=0.039;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客积为(158.35±39.3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68±40.27) mL,T=2.809,P=0.006.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其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QOL(生存质量评估表)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包括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社会功能、物质功能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QOL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彭晓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HICH)主要是由脑内动静脉或毛细血管出现破裂而引发的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一般高血压特征,是目前造成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高的特点.外科手术仍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方式.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是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什么时期进行手术为适宜,目前神经外科界尚未形成共识.应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争取达到佳手术疗效与预后.本文对HICH外科治疗术式,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作者:李斌;冯屹;谭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拟更年解七方对肝郁血虚型更年期抑郁症与艾司西太普兰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中药汤剂更年解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肝郁血虚型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将66例符合更年期(45~55岁)抑郁症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试验,其中治疗组符合肝郁血虚证(更年解七方)33例,对照组33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6周分别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定量表,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分析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与西药艾司西太普兰对照组对比,观察组HAMD、HAMA评分相当(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 更年解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肝郁血虚证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少,适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

    作者:马荣;葛桂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痰瘀致眩晕的机制及防治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