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正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左西盂旦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米力农静脉注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BNP、LVE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BNP与LVE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LVEF水平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3%,对照组6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效果肯定.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预防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6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施加心理干预,以对比两组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经干预后,对照组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以2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推广价值.
作者:谢正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刚;袁常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博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等)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心输出量、心博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粉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中重度失眠症患者129倒为研究对象,排除治疗中脱落7例,终纳入观察对比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电针组62例与常规针刺组60例,采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为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的中重度失眠症的为常规钟刺组,两组均取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与PSQ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疗程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电针组PSQI (5.90±3.10)分远远低于常规针刺组(10.63±3.65)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0.32%远远高于常规针刺组75.00%,差异明显.结论 电针与常规针刺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特定腧穴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且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作者:潘先明;张礼;杨洋;段艳丽;刘迎春;张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至高追求,中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与理法方药皆与和谐理论相关.和谐观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统一上,更体现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以和谐观为指导的中医治疗方法,不仅遵循了一般中医治法的理论精髓,更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面思考、对立与统一结合的思想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佳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吞咽功能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出现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脑脊液、血液未能及时有效排除或者脑脊液鼻漏,堵塞鼻腔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以及各种管路和日常生活护理对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及为重要.2012年10月ICU收了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
作者:郝燕青;郝旭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中药汤剂更年解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肝郁血虚型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将66例符合更年期(45~55岁)抑郁症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试验,其中治疗组符合肝郁血虚证(更年解七方)33例,对照组33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6周分别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定量表,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分析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与西药艾司西太普兰对照组对比,观察组HAMD、HAMA评分相当(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 更年解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肝郁血虚证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少,适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
作者:马荣;葛桂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健康教育对老年人冠心病的现状及应用.方法 通过“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观念等.护士应采取有利于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教会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方法.结果 在心理健康、饮食习惯、遵医服药及运动康复等方面,提高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及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并减少其的疾病复发等.结论 “医养结合”模式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康复,是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医疗模式.
作者:韩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不管是教科书还是治疗指南均首选起搏器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推荐及详细介绍.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及时行起搏器介入治疗,紧急状态下仍需药物治疗过渡,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较为常见.常用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β1和β2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茶碱类及一些中药制剂等,目前无新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出现.本文对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做一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5倒)和观察组(55倒),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将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51±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0±0.03)%,T=22.626,p=0.000;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为(202.38+38.5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8.43±41.79)mL,T=2.095,P=0.039;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客积为(158.35±39.3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68±40.27) mL,T=2.809,P=0.006.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其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随访流程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抗凝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 干预组给予标准化随访流程指导,对照组给予随访常规宣教指导.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月随访期间,干预组目标INR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抗凝自我管理及用药正确情况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标准化随访流程能缩短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INR值的时间,提高瓣膜置换康复期抗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掌握正确的抗凝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亚莉;王姮;张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采用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且术后行抗凝治疗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形成门静脉血栓分为非血栓组与血栓组,分析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出现门静脉血栓37例(43.0%),术前脾静脉内经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76,P=0.003.结论 脾静脉内径是门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采用多普勒检测脾静脉直径可对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测作用.
作者:王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体针及火针治疗8周并观察疗效.结果 经体、火针结合治疗8周后,临床治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5.2%.结论 目前类风温性关节炎的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也没有根治方法,属于临床慢性、易反复、难治性疾病,但体、火针结合不失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祁汉登;许兆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现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了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姚贵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片联合地尔硫卓片在治疗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曲美他嗪片联合地尔硫卓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曲美他嗪片联合地尔硫卓片治疗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治疗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蔡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析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围术期中实行加强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25例.对A组患者进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再栓塞发生率(4.00%)低于B组患者(32.00%),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B纽患者(3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实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智慧;刘津京;李艳丽;张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郑绍周教授擅长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主张扶正以脾肾亏虚为主,尤重肾虚,祛邪以化痰、逐瘀为主,扶正亦可祛邪,辨证论治,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有幸跟师,现将其疗效显著验案举隅,探究其学术思想,以窥全豹.
作者:孙燕富;赵铎;王丹;鲁晓昊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