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梦
生物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即生物节律,此节律是内源性的.血压作为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呈现典型地节律变化,其周期接近24小时,故称近日节律[1].血压在日间达高峰,夜间降至低点,晨起血压上升迅速,很快达日间水平.生理状态下血压以此种方式在24小时内周而复始地变化.血压持久升高导致心、脑、肾及血管等靶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贡玉苗;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现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了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姚贵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博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等)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心输出量、心博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粉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国是脑卒中大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可以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根据Framingham研究,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1].合理应用抗栓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发生率.现就NVAF患者抗栓药物的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赵向辉;耿清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参附注射液是主要由红参、黑附子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复合中药注射液,其包含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乌头生物碱.该药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于1993年上市并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是临床“必备急救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活性成分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临床常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用药.该药品说明书中提到不良反应包括偶有心动过速、过敏反应、呼吸困难、恶心、视觉异常、皮疹、头痛头晕、呃逆、震颤、尿潴留、肝功能异常等,然而随着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该药品的不良反应(ADR)报告有着日趋增多的趋势[1].
作者:韩丹阳;李蕊白;赵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诊断治疗疗效、用药危险因素.方法 11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科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为河南省洛阳市志愿呈报系统筛选出的116份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其中全部选自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规定的分类索引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皮肤及附件损害40例(29.2%),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疹并瘙痒;消化系统反应22例(16.06%),临床表现恶心、腹泻;运动系统4例(2.92%),临床表现关节痛;血液系统反应1例(0.73%),临床表现血小板下降.结论 肾素-血管类药物在引起心血管疾病用药ADR方面占第一位,这与此类心脏治疗药物的治疗医药费用、用药频率相关.ACEI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从而导致此类ADR患者肝肾功能受损者较多,易出现干咳等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ADR易使患者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尤其是近些年高血压发病率的提升,更是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在引起DR的药物分类中,中成药中的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占据高比例(66.67%),这与其具体制作工艺、注射方式有着联系,在临床诊治中更应注意观察药物胃肠道反应.
作者:乔鹏;郭孝龙;李兵;程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通脉活血汤对结合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冠心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硝酸酯类、阿斯匹林肠溶片、他汀类)+波利维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汤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应于(硝酸酯类、阿斯匹林肠溶片、他汀类)+波利维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加用通脉活血汤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使CRP、FIB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丁华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吞咽功能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出现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脑脊液、血液未能及时有效排除或者脑脊液鼻漏,堵塞鼻腔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以及各种管路和日常生活护理对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及为重要.2012年10月ICU收了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
作者:郝燕青;郝旭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刚;袁常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仲景之方,需辩证合理、准确,异病同治,可以一方多用,广泛治疗不同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中热爱经方,深入研究经方,习用经方,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也更加崇拜经方,这篇文章就是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经方的体会,小陷胸汤是治疗痰热互结心下经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笔者运用小陷胸汤治疗眩晕、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心悸、气累等心系疾病、咳嗽、咯痰等肺系疾病、呃逆、反酸等脾胃系统疾病、口苦、烦躁等肝胆系统疾病,在临证中每每取得较佳临床效果,下面是关于小陷胸汤在原方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同道墒榷.
作者:方克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QOL(生存质量评估表)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包括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社会功能、物质功能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QOL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彭晓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中重度失眠症患者129倒为研究对象,排除治疗中脱落7例,终纳入观察对比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电针组62例与常规针刺组60例,采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为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的中重度失眠症的为常规钟刺组,两组均取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与PSQ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疗程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电针组PSQI (5.90±3.10)分远远低于常规针刺组(10.63±3.65)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0.32%远远高于常规针刺组75.00%,差异明显.结论 电针与常规针刺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特定腧穴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且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作者:潘先明;张礼;杨洋;段艳丽;刘迎春;张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5倒)和观察组(55倒),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将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51±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0±0.03)%,T=22.626,p=0.000;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为(202.38+38.5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8.43±41.79)mL,T=2.095,P=0.039;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客积为(158.35±39.3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68±40.27) mL,T=2.809,P=0.006.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其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体针及火针治疗8周并观察疗效.结果 经体、火针结合治疗8周后,临床治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5.2%.结论 目前类风温性关节炎的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也没有根治方法,属于临床慢性、易反复、难治性疾病,但体、火针结合不失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祁汉登;许兆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40例予以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B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2.5%高于A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作者:段元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不管是教科书还是治疗指南均首选起搏器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推荐及详细介绍.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及时行起搏器介入治疗,紧急状态下仍需药物治疗过渡,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较为常见.常用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β1和β2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茶碱类及一些中药制剂等,目前无新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出现.本文对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做一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TCD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5至2015-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在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CA、M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血流变化,增加脑部血液供应,保护脑细胞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疗效可靠,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妍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颠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CHADS2评分≥1分的14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达比加群酯治疗)和对照组64例(华法林治疗),观察1年中脑栓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卒中和TIA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3.13%,P=0.46);观察组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1.32%比6.25%,P=0.12).结论 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不劣于华法林.
作者:刘育慧;李红月;张淑兰;耿清峰;杨永利;宋春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随访流程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抗凝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 干预组给予标准化随访流程指导,对照组给予随访常规宣教指导.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月随访期间,干预组目标INR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抗凝自我管理及用药正确情况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标准化随访流程能缩短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INR值的时间,提高瓣膜置换康复期抗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掌握正确的抗凝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亚莉;王姮;张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