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阳;李蕊白;赵勇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中药汤剂更年解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肝郁血虚型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将66例符合更年期(45~55岁)抑郁症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试验,其中治疗组符合肝郁血虚证(更年解七方)33例,对照组33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6周分别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定量表,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分析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与西药艾司西太普兰对照组对比,观察组HAMD、HAMA评分相当(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 更年解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肝郁血虚证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少,适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
作者:马荣;葛桂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至高追求,中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与理法方药皆与和谐理论相关.和谐观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统一上,更体现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以和谐观为指导的中医治疗方法,不仅遵循了一般中医治法的理论精髓,更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面思考、对立与统一结合的思想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佳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诊断治疗疗效、用药危险因素.方法 11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科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为河南省洛阳市志愿呈报系统筛选出的116份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其中全部选自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规定的分类索引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皮肤及附件损害40例(29.2%),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疹并瘙痒;消化系统反应22例(16.06%),临床表现恶心、腹泻;运动系统4例(2.92%),临床表现关节痛;血液系统反应1例(0.73%),临床表现血小板下降.结论 肾素-血管类药物在引起心血管疾病用药ADR方面占第一位,这与此类心脏治疗药物的治疗医药费用、用药频率相关.ACEI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从而导致此类ADR患者肝肾功能受损者较多,易出现干咳等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ADR易使患者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尤其是近些年高血压发病率的提升,更是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在引起DR的药物分类中,中成药中的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占据高比例(66.67%),这与其具体制作工艺、注射方式有着联系,在临床诊治中更应注意观察药物胃肠道反应.
作者:乔鹏;郭孝龙;李兵;程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郑绍周教授擅长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主张扶正以脾肾亏虚为主,尤重肾虚,祛邪以化痰、逐瘀为主,扶正亦可祛邪,辨证论治,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有幸跟师,现将其疗效显著验案举隅,探究其学术思想,以窥全豹.
作者:孙燕富;赵铎;王丹;鲁晓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仲景之方,需辩证合理、准确,异病同治,可以一方多用,广泛治疗不同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中热爱经方,深入研究经方,习用经方,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也更加崇拜经方,这篇文章就是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经方的体会,小陷胸汤是治疗痰热互结心下经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笔者运用小陷胸汤治疗眩晕、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心悸、气累等心系疾病、咳嗽、咯痰等肺系疾病、呃逆、反酸等脾胃系统疾病、口苦、烦躁等肝胆系统疾病,在临证中每每取得较佳临床效果,下面是关于小陷胸汤在原方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同道墒榷.
作者:方克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不管是教科书还是治疗指南均首选起搏器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推荐及详细介绍.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及时行起搏器介入治疗,紧急状态下仍需药物治疗过渡,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较为常见.常用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β1和β2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茶碱类及一些中药制剂等,目前无新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出现.本文对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做一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国是脑卒中大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可以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根据Framingham研究,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1].合理应用抗栓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发生率.现就NVAF患者抗栓药物的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赵向辉;耿清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析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围术期中实行加强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25例.对A组患者进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再栓塞发生率(4.00%)低于B组患者(32.00%),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B纽患者(3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实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智慧;刘津京;李艳丽;张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刚;袁常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预防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6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施加心理干预,以对比两组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经干预后,对照组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以2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速走反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推广价值.
作者:谢正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病人在接受心血管介入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血管并发症,造成其恢复速度放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当前就在心血管介入之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刘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随访流程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抗凝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 干预组给予标准化随访流程指导,对照组给予随访常规宣教指导.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月随访期间,干预组目标INR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抗凝自我管理及用药正确情况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标准化随访流程能缩短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达到目标INR值的时间,提高瓣膜置换康复期抗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掌握正确的抗凝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亚莉;王姮;张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氨氟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氨氯地平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心绞痛,降低血脂,安全可靠,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葛文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高血压脑出血(HICH)主要是由脑内动静脉或毛细血管出现破裂而引发的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一般高血压特征,是目前造成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高的特点.外科手术仍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方式.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是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什么时期进行手术为适宜,目前神经外科界尚未形成共识.应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争取达到佳手术疗效与预后.本文对HICH外科治疗术式,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作者:李斌;冯屹;谭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TCD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5至2015-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在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CA、M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血流变化,增加脑部血液供应,保护脑细胞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疗效可靠,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妍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治疗肺癌晚期化疗反应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进行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对照组在化疗的同时进行参芪扶正注射液静滴,两组的化疗方案及治疗方式相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神疲乏力等胃肠道反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明显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反应,降低化疗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董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在不适合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对比阿司匹林单药与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CHADS2评分至少为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各种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总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联合治疗组发生轻微出血7例,阿司匹林组发生轻微出血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安全,优于单纯服用阿司匹林.
作者:耿清峰;刘育慧;李红月;王刚;曹淑玲;尹淑利;安丽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临床上诊断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和真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P波增宽和P波双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心电图的改变,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可能是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时玉华;郭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现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了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姚贵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