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目的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配合治疗度、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自我保护能力、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早期他汀类药物使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量效学.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79例、低剂量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在接受溶栓前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接受溶栓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剂量组按10 mg/d的剂量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高剂量组按20 mg/d的剂量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各组Rankin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三组的溶栓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4.81%、71.79%和46.7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溶栓预后良好率都高于对照组,溶栓预后不良率都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浅显分析,然后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东辉;邵丽丽;徐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在输血检验中,对比并研究盐水法与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受血者114例,分为对照组(采用盐水法)与观察组(采用低离子聚凝胺),各57例,研究两组应用价值.结果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中稳定性94.7%、准确度96.5%、阳性检出率14.03%、耗时(3.6±0.2)min、灵敏度98.2%;对照组中稳定性78.9%、准确度75.4%、阳性检出率3.5%、耗时(8.3±0.5)min、灵敏度80.7%;因此,观察组的应用价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的盐水法,然而其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欧阳娟;黄骥;阳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腰三横突综合症运用针刺加手法治疗对腰椎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经确诊为腰三横突综合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刺加手法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三横突综合症高血压患者采用针刺加手法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秀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就诊的83例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磷酸肌酸钠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1)心肌炎缓解率;(2)用药前和用药后患儿CK、CK-MB、LDH、GPT的差异.结果 (1)磷酸肌酸钠组对比常规组心肌炎缓解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前两组CK、CK-MB、LDH、GPT相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磷酸肌酸钠组对比常规组CK、CK-MB、LDH、GPT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促进其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王富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甄天旭;郑鑫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4例.甲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乙组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乙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的BMI(体质指数)、卵巢体积指标结果更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周红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患者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对两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慢性功能不全和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大作用,促进了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评估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中医内科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中医内科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通心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 择取我院近期收治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3例,中药组以通心散治疗,西药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97.67%,西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72%,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通心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纪耀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性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后疗效显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不同麻醉方案对高血压妇科患者的手术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单纯全麻方法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为例研究了不同麻醉方案对高血压妇科患者手术的影响,通过随机选取的两组麻醉方案患者样本,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在桡动脉收缩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数据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各项检测数据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采用前者进行麻醉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徐丽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注入硝酸甘油,观察组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 0-3级)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达到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可显著提高心肌再灌注能力,改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红;付敏;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加强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护理前与护理后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之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R)水平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给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其肺功能状况,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蕊;周玉梅;徐瑞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只有解决了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问题,才能推动中药行业的规范发展.目前中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前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贯彻落实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本文具体阐述了中药药剂标准化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作者:刘倩;陈军;谢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脑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进行分组,存在脑动脉硬化的30例为甲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未合并脑动脉硬化的45例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甲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对比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强直、伴随有尿失禁等表现;乙组患者主要为静止性震颤、四肢强直和步态不稳等,对比部分临床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病机等方面与单纯帕金森病均一定的差异,临床中应当加以区分.
作者:李雅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SAS与炎症密切相关,肥胖、间断低氧、机械应力损伤是造成OSAS的主要因素.OSAS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增加有关,有很多研究证实炎症因子和代谢紊乱均可导致睡眠紊乱.本文旨在探讨炎症因子与代谢指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提出了可能的新的检验指标,为深入探讨OSAHS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艳梅;陈爱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中于我院进行诊治的7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者NYHA分级心功能指标和治疗后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受治疗2周后,观察组55.26%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且心血管疾病胸闷、胸痛、气短等临床表现明显大幅度改善,NYHA分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疗效,对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作者:张静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