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华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压、血糖水平.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张文歧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广泛型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7%,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论 针对慢性广泛型牙周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学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各43例.单一组行基础护理干预,综合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康复情况.结果 综合组总体有效率41例(95.35%)显著高于单一组33例(76.74%),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评分、运动能力评分(M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Barthel评分、MAS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医综合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乌兰格日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在科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X组和Y组,各45.Y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片治疗,X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X、Y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情况(收缩压以及舒张压)、血脂情况(TC、TG、LDL-C以及HDL-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X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情况(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以及血脂情况(TC、TG、LDL-C以及HDL-C)均优于Y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远低于Y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显著,血压以及血脂逐渐趋于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吕建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0月我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例.由电脑随机数表排列法完成随机分组,对63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老年患者设为老年1组,对63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的老年患者设为老年2组,对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分组治疗的差异性效果.结果 在血压水平的下降程度上,老年1组优于老年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老年1组同样高于老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要显著优于仅采用贝那普利,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选择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针对治疗,可得到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此药物方案具有重要的疗效影响意义.
作者:阮明世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行强化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内蒙古包钢医院康复院区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各129例.其中在对比组中要施与常规性的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施与强化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死亡率,并通过各类数据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及生活治疗改善得分情况,可见实验组都要远远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可有对比组为(15.4±4.8)天,实验组为(6.2±2.7)天,可见在平均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可有对比组为14%,实验组为5.4%,比较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与强化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在住院期间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更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带来的死亡率.
作者:卢红丹;黄秀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临床分析中医药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非中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介入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实施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治疗、调节作用.
作者:高利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巴曲酶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耳聋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同时实验组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情况(96.67%)明显好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实施巴曲酶治疗,不仅可以对患者的耳聋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确保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朱雍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哮喘治疗中中药平喘药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内收治的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中药平喘药治疗方法,并对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1)两组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3.3%,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例、8例、5例;研究组30例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3%,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例、2例、2例.(2)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30例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率为16.7%;30例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率为3.3%.结论 中药平喘药在哮喘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的信赖并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的患者,细化基础护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94.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仅仅为83.6%;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化基础护理服务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赵玉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性方法与综合方法.以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的各项指标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分别为94.9%和79.5%,由此表明两组患者利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临床效率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髋部、腕骨以及股骨部位的骨密度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发生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常规治疗与综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而言综合治疗措施效果更为明显,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纪村传;周娜;赵翠;赵丽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够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宏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X线平片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就诊的111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X线平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或呕吐表现;常见急腹症疾病具有不同的X线影像学特征表现.结论 X线平片应用于急腹症患者诊断过程中具有安全无创、简便实用、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只要掌握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其可行性强,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心衰主要指标BNP/NT-proBNP的变化显著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HR、平均DBP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改善原发病病情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衰主要指标,并且可提高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用药价值.
作者:米达辉;吴才;孙建东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中药外敷治疗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接受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甲组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乙组在基础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5%,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5%,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应用中药外敷再次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远胜;阮崇铭;周顺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经验,患者舒适的接受手术治疗.方法 80例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术前探访、手术中舒适护理、手术后舒适护理.结果 80例手术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患者心理和生理都有改善.满意率100%.结论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大幅提高.
作者:李跃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Conbercept后视力改善程度及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隆起度及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方法 总结我院2015年1月~10月诊断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接受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Conbercept)注射的患者52例(52眼),其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45~76岁,比较注射前后患者的视力及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吸收的程度.结果 注射后2周,31例(60%)患者佳矫正视力有>2行的增长,OCT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隆起度及视网膜厚度较注射前均有下降.19例患者(38.5%)患者佳矫正视力有<2行的增长,OCT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隆起度及视网膜厚度较注射前无明显变化,2例(1.5%)患者无应答.但于注射后1个月复查时18例(38%)患者视力较注射后2周降低,需再次注射.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需重复注射.
作者:巩慧;张贵森;刘晓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试验组应用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洪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为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超诊断进行确诊,然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比心电图与彩超的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表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患者56例,占93.33%,心房颤动4例,占6.67%;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2例,占53.3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4例,占23.33%;下壁导联R波切迹18例,占30.00%;电轴右偏20例,占33.33%;房颤、房速8例,占13.33%,正常患者12例,占20.00%.结论 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对于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诊断过程中值得应用.
作者:张天静;施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怀疑为早期肺癌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自愿接受检查的顺序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进行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B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相比,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上虽然无显著差别,但是其有效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