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亮
目的 探讨分析祛风止痒汤内服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皮肤瘙痒症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左旋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祛风止痒汤内服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与观察组91.78%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祛风止痒汤内服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俊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心肌细胞凋亡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比缺血期与再灌注期的心律失常发生机率、STT段改变状况、平均持续时间,分析心机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了解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8%,室性早搏发生率为15.3%,室速发生率为10.6%.再灌注之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30.5%,室性早搏发生率为68.1%,室速发生率为32.7%,再灌注指标明显比缺血期增高.缺血期的室速的平均发作时间上升,上升至(496±104)s,再灌注之后,室颤持续时间平均为(199±23)s.与缺血组相比较,在灌注之后心机丙二醛含量增高,并且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再灌注2小时后呈现下降趋势,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接学再灌注心肌损伤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机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心肌细胞凋亡变化和心机丙二醛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和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冯旭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为了探究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35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7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区别性的医学治疗,即观察组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治疗方式,而对对照组的患者则仅给予传统的医学治疗方式,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记录有关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情况、血容量情况以及发热情况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的尿量情况好转人数占观察组患者总数的100%,血容量情况好转人数占观察者总数的94%,发热情况好转人数占观察者总人数的83%,治疗总有效率为96%,远远高于对早组的总有效率10%,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比对照组.结论 加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解除患者的相关病症,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赵清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康复运动疗法和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93.57±5.22)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9.87±8.24)分,治疗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松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以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情况,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值得借鉴.
作者:苏冬雪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中医针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波动状态、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研究组血糖波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崔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赵继福教授运用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汤剂.我有幸跟随老师,受益颇深,现将赵老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宝贵经验整理如下.1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疗现状小儿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的增生.其解剖位置在鼻咽顶部与咽后壁处,表面类似桔瓣样,属于人体的淋巴组织.由于反复感染引起病理性增生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1].本病常见于儿童,出生后随着孩子年纪的逐渐增长而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时期, 10~12岁左右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在正常的生理生长期时,大部分孩子不会出现打鼾、鼻塞等症状,但当腺样体组织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时,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从而引起耳鼻咽喉等多种疾病的发生[2].堵塞了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阻塞、分泌性中耳炎及夜惊等症状,严重的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形成腺样体面容,导致智力低下及右室心力衰竭等,给孩子及家长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希;曹亚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80例,将其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安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建立在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之上,随着动物用量的增大和价格的上涨,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利用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妥善解决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利用问题成为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及利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在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要求的同时也能更合理的使用实验动物.
作者:周茜;彭英男;肖娜;张文静;杨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鼻窦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鼻窦炎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62%)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宜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对全麻术毕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预防气管拔管时产生心血管的反应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ASAⅠ-Ⅱ级腹部手术全麻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完毕,观察组持续泵注0.05μg/(kg·min)瑞芬太尼一直到拔管,对照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一直到拔管完毕,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之前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把手术结束到拔管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拔管以后10 min内发生呛咳、呕吐等副作用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前潮气量和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呼吸频率要比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的SBP、DBP、HR都有升高的趋势,(P<0.05).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增高的比较明显(P<0.05).手术完毕到拔管之后10 min,对照组疼痛、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手术完毕为患者泵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预防拔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不会对麻醉苏醒时间和潮气量产生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利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录的8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滚动组合法均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组,对照B组43例给予常规措施进行治疗,治疗A组43例患者在对照B组的常规措施基础上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比对临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A组总疗效率为100%(43/43),对照B组的治疗总疗效率为79.07%(34/43),比对差异意义清晰(P<0.05);而治疗期间获得的治疗A组的用药反应不良发生率为4.65%(2/43)显著低于对照B组的25.58%(11/43),比对差异均可见显著统计学专业意义(P<0.05).结论 联合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服药期间反应不良情况也较少,对此病预后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作者:古丽拜克热木·阿布力克木;阿迪力江·阿布力克木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我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Ⅴ型、Ⅳ型、Ⅲ型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Ⅱ型、Ⅰ型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斑、硬斑、软斑、扁平斑的发生率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MT值为(1.38±0.19)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32±0.02)mm.结论 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红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试验组应用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洪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负荷深呼吸训练治疗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日常活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负荷深呼吸训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过负荷深呼吸训练,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戈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采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在患者平静状态下采用三通管在患者手背进行静脉注射,患者仰卧,激光线定位于股骨中上段,往头部静态断层扫描,选择感兴趣区技术,之后使用计算机进行帧对帧对位融合显示,取标准值.结果 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67例,恶性17例,误诊2例,准确率为97.6%(P<0.05).结论 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准确率高,对患者没有损伤,在临床上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谭小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偏头痛的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实行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4.74%明显较对照组70.27%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静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试探法是主要应用于疾病处在疑似之间,一时难以决断之时;病情复杂,病势危机的情况下的一种诊疗方法.现代医学中某些疾病如肠伤寒,疟疾等,在实验室检查、血液病诊断依据一时不足时也往往采用试探法进行诊治.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医学大家张仲景就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具体运用了试探法,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运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利用尼群地平治疗,观察组选择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结果分别为(143.6±11.8)mmHg、(73.2±11.2)mmHg,对照组为(157.5±10.1)mmHg、(87.6±1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尼群地平相比较,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更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赵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对吕德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吕德教授将本虚标实以及虚实夹杂作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的病因.治疗心律失常时常常以宣肺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基本的法则.认为于临证加减的时候应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的以辨证作为主导,并且可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医学成果,将中西医相互结合.
作者:张曙光;吕德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