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针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崔艳

关键词:中医针灸,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摘要:目的 中医针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波动状态、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研究组血糖波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0月我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例.由电脑随机数表排列法完成随机分组,对63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老年患者设为老年1组,对63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的老年患者设为老年2组,对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分组治疗的差异性效果.结果 在血压水平的下降程度上,老年1组优于老年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老年1组同样高于老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要显著优于仅采用贝那普利,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选择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针对治疗,可得到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此药物方案具有重要的疗效影响意义.

    作者:阮明世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医药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分析中医药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非中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介入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实施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治疗、调节作用.

    作者:高利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怀疑为早期肺癌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自愿接受检查的顺序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进行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B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相比,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上虽然无显著差别,但是其有效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重要部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担负重大责任,工作中应该责任心强.细致敏捷配合手术,必须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章制度.安全护理为目标的控制,可以排除不安全因素,杜绝差错的发生.达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管理护理目的.

    作者:任晓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吕德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总结

    对吕德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吕德教授将本虚标实以及虚实夹杂作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的病因.治疗心律失常时常常以宣肺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基本的法则.认为于临证加减的时候应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的以辨证作为主导,并且可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医学成果,将中西医相互结合.

    作者:张曙光;吕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前列地尔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对预防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3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66)与实验组(n=66),经实行常规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前列地尔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以及生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对比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前列地尔应用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预防造影剂肾病,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薛萱;屈艳玲;李学信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药泡足对高危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材泡足治疗后的疗效,总结护理过程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住院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材泡足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中药材足部浸泡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皮肤发凉、感觉迟钝、麻木或刺痛等症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泡足加护理干预操作方法安全、简便、有效,有利于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提高了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康复运动疗法和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93.57±5.22)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9.87±8.24)分,治疗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松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68例患者均行颅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护理效果有效率为62.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 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

    作者:陈庆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留庄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临床分析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可明显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以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情况,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值得借鉴.

    作者:苏冬雪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77.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志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尘肺病中西医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尘肺病是目前受空气污染影响,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是不可逆的,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是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问题和效果的.采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改善尘肺病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完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负担,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本文将针对尘肺病的中西医护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充分研究尘肺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周宇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80例,将其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安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研究分析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总结相关的护理要点.结果 经过相应护理工作后,90例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未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血压均处于稳定的状态.其中,治疗无效10例,有效28例,治疗显效42例,总有效例数为80例,有效率为88.9%.结论 对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操作,进行积极的处理和预防,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注意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疗效.

    作者:马云玲;白云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0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组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分组临床研究,标本兼治的同时安全性较高,在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独特的临床作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Conbercept后视力改善程度及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隆起度及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方法 总结我院2015年1月~10月诊断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接受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Conbercept)注射的患者52例(52眼),其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45~76岁,比较注射前后患者的视力及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吸收的程度.结果 注射后2周,31例(60%)患者佳矫正视力有>2行的增长,OCT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隆起度及视网膜厚度较注射前均有下降.19例患者(38.5%)患者佳矫正视力有<2行的增长,OCT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隆起度及视网膜厚度较注射前无明显变化,2例(1.5%)患者无应答.但于注射后1个月复查时18例(38%)患者视力较注射后2周降低,需再次注射.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需重复注射.

    作者:巩慧;张贵森;刘晓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为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超诊断进行确诊,然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比心电图与彩超的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表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患者56例,占93.33%,心房颤动4例,占6.67%;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2例,占53.3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4例,占23.33%;下壁导联R波切迹18例,占30.00%;电轴右偏20例,占33.33%;房颤、房速8例,占13.33%,正常患者12例,占20.00%.结论 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对于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诊断过程中值得应用.

    作者:张天静;施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浅谈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 总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经验,患者舒适的接受手术治疗.方法 80例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术前探访、手术中舒适护理、手术后舒适护理.结果 80例手术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患者心理和生理都有改善.满意率100%.结论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大幅提高.

    作者:李跃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