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分析

朱静德

关键词:中医内科, 偏头痛, 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偏头痛的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实行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4.74%明显较对照组70.27%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的42例设为对照组,行护理程序的5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程序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马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分析中医综合疗法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疗效

    文章阐述了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几种中医综合疗法,并给出了其疗效判定标准,叙述了中医综合疗法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疗效,以期跟同行业者交流、探讨.

    作者:徐茂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医药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分析中医药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非中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介入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实施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治疗、调节作用.

    作者:高利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不同清洗方式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采用不同清洗方式在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中重度污染的腹腔镜手术器械100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区组随机化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在器械酶液浸泡后进行清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的方法进行清洗,对比2组腹腔镜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目测合格率96.00%以及潜血试验合格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目测合格率82.00%、潜血试验合格率80.00%(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中采用超声与多酶溶液联合的方式进行清洗,可以将腹腔镜器械的清洗度提高,达到灭菌彻底的效果,从而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保证.

    作者:赵淑云;张丽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率失常治疗中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评估

    目的 研究使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率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康复院区收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长期小剂量的胺碘酮治疗,分析患者在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用药后的总体有效率为97.8%,有3例患者在用药以后出现Q-T间期明显延长并心率减慢,有3例患者持续用药6个月后出现T3,T4不同程度的下降,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结论 在老年心率失常患者中长期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并可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美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老龄化逐渐显现,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也日益加剧,特别是心脏疾病呈剧增模式,如何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焦点,医院对此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但是好多乡镇医院的患者由于院前延迟,到达医院时已经错过了PCI、溶栓治疗的关键时期,导致患者死亡.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导致心梗患者死亡相关因素进行探究.

    作者:姜麟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脉血康胶囊治疗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0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评估两组治疗方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心电图ST段、心绞痛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够显著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作者:饶和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留庄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吕德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总结

    对吕德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吕德教授将本虚标实以及虚实夹杂作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的病因.治疗心律失常时常常以宣肺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基本的法则.认为于临证加减的时候应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的以辨证作为主导,并且可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医学成果,将中西医相互结合.

    作者:张曙光;吕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血清hs-CRP及IL-6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hs-CRP及IL-6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急性脑梗死(AMI)组,各20例,选取同时段入院体检的健康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hs-CRP及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AP组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低于UAP组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与AMI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检测血清hs-CRP及IL-6水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诊断特异性

    作者:王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的67.21%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莉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内科治疗研究

    目的 临床分析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内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脑血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临床疗效良好,23例痊愈、13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2.5%.结论 针对脑血栓患者,选择科学、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能够调节患者情绪,提高康复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1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能引起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等严重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胰腺炎、脑出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给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1].近期我院收治1例肾综合征并发脑出血的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亚辉;孙同文;董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广泛型牙周炎88例

    目的 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广泛型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7%,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论 针对慢性广泛型牙周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学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监测分析2016年1月~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与同期进行糖尿病筛查的健康者51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清早空腹的血糖值,并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 经对比于健康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特点为不可逆性,其不会受血浆葡萄糖浓度的波动而变化,也不因机体运动和饮食结构的影响而改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准确性很高的实验室指标,对糖尿病诊断及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估监测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努尔孜亚·吐尔孙;吾热古力·马木提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和探究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巴曲酶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耳聋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同时实验组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情况(96.67%)明显好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实施巴曲酶治疗,不仅可以对患者的耳聋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确保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朱雍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高龄经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高龄经产妇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0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出现1例胎儿窘迫、1例子宫肌瘤、1例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研究组出现出现1例胎儿窘迫、1例子宫肌瘤、1例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窒息和1例胎膜早破,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剖宫产75例,剖宫产率75.0%,自然分娩25例,自然分娩率25.0%.对照组剖宫产49例,剖宫产率49.0%,自然分娩51例,自然分娩率51.0%,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高龄产妇,尤其是流动人口高龄经产妇,必须强化围产期保健,做到定期产前检查,适度放宽剖宫产指标,鼓励自然分娩,对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积极处理.

    作者:李春霞;孙娟;胡世堂;张涛;袁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0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组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分组临床研究,标本兼治的同时安全性较高,在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独特的临床作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怀疑为早期肺癌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自愿接受检查的顺序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进行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B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相比,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方面上虽然无显著差别,但是其有效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自愿选择的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每组30例.G组患者实施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D组单纯实施喉罩全麻.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G组患者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D组,苏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明显早于D组,术中肌肉松弛情况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麻醉用量少、苏醒早、术中肌肉松弛情况满意的优点,提倡联合应用.

    作者:焦富荣;王宏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