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薛洁

关键词:产前, 超声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漏诊, 误诊
摘要:目的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孕妇7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超声诊断方法 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将检查结果 与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对比.观察产前超声检查误诊与漏诊情况.结果 71例产妇中,共5例误诊,6例漏诊.结论 超声因素、母体与胎儿因素、人为因素及疾病因素,都是导致漏诊与误诊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因素的控制,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发生几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产后出血的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提供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中有2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5%,产后2 h出血量为(94.28±19.51)mL,产后24 h出血量为(182.53±35.71)mL;对照组产妇中有5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12.5%,产后2 h出血率为(179.36±28.14)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91.92±58.91)mL;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嵘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脑血脉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心脑血脉宁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疗效.方法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心脑血脉宁组、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组、单纯甲状腺素片组,各40例.每个疗程为24周,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组总有效率97.5%,心脑血脉宁组总有效率95%,单纯甲状腺素片组总有效率82.5%,心脑血脉宁及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组优于单纯甲状腺素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甲状腺功能方面,3组治疗后均可显著升高血清T3、T4、FT3、FT4水平,降低血清TSH水平,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组与单纯甲状腺素片组比较,血清TSH、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及单纯甲状腺素片组血清TSH低于心脑血脉宁组,血清T3、FT4高于心脑血脉宁组;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组血清T4、FT3高于心脑血脉宁组及单纯甲状腺素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脉宁组与单纯甲状腺素片组比较,T4、F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脉宁对甲减有治疗作用,心脑血脉宁用量加倍组治疗甲减疗效优于心脑血脉宁组及单纯甲状腺素片组.

    作者:任明;任永丽;张曾譻;朱健萍;江玲玲;王立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实验组40例患者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情况.结果 组间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姜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8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包含4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选择传统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心理治疗.利用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对患者的精神病患病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8周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认知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不仅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患病情况,并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单位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长期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4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比硝苯地平更显著,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儿亚低温及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情况较好,且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意识恢复时间,提高患儿预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血脂检验应用在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血脂检验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38例,并作为合并症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37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合并症组患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糖尿病组患者相比,各项数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血脂检验,能够清楚显示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王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本篇围绕着精神科护理中的细节管理的价值所在及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将精神疾病患者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细节思维,对精神性疾病的护理技术进行探究.从细微处入手,对护理工作各相关环节的操作行为进行防范,对细节管理应用前后,对精神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细节管理的应用可以在护理的安全管理、急救管理、护理技能操作的质量方面,以及护理文化与护理质量方面,较实施细节管理之前有明显的提升.

    作者:李宗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 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疗法,持续五周,采用PANSS、ADL评分方法 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PAN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析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史清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由于支气管反应性的增高,导致分泌出太多的支气管粘膜、平滑肌痉挛,并且粘膜出现水肿,终造成支气管哮喘.并且这种现象会随着当下环境问题的突出而日益严重化,此病的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以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赵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价值.方法 选取70例均已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盲选平均分方法 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持续治疗三个月,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持续三个月不同治疗方法 ,研究结束后,将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更稳,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价值显著,可以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宋艳秋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43例)和P组(43例).C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P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P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优于C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恢复快.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价

    目的 研究心血管疾病一次预防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中选出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安慰剂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发生率分别为1.33%、0.00、4.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33%、6.67%、1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33%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过敏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各种心血管病发病,但是长期用药有出血的风险,应合理应用.

    作者:高思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同是联合氯吡格雷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NIHSS评分平均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逸民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心脏超声筛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的高危孕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筛查结果 ,并对产妇的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追踪随访,计算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高危孕妇经产前心脏筛查共探查到先天性心脏病22例,检出率2.2%,将其与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对照,1例误诊,2例漏诊,总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 产前心脏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对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排除性诊断,有利于胎儿出生素质的提高.

    作者:葛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时间段内至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按照诊疗常规进行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则在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行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对两组术后1~5天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除术后1天两组疼痛比较无差异外,剩余天数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试验组对不理工作不满意率仅为1例(2.2%)与对照组7例(15.6%)相比,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耀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随机分为D组(26例)和L组(26例).D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L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脐部外贴丁桂儿脐贴和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临床效果.结果 L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 ,内服加外用,相互协同,安全高效.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了解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诊断结果 ,分析其抗结核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 30例ETBP患者经治疗后,24例好转(80.0%),6例发展为CTBP(20.0%);19例CTBP及6例由ETBP发展成的CTBP患者中,13例好转(52.0%),9例改善不明显(36.0%),3例死亡(12.0%).结论 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梁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人性化科学护理.结果 对照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6.51±2.27)天,观察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4.72±1.58)天,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有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5%,观察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科学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提高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