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王卫东;王建东

关键词:内科, 中医, 教学方法
摘要:中医内科学教学是进行中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医内科学中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 进行总结,具体可分为:表图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互动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以及让学生试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心脏超声筛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的高危孕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筛查结果 ,并对产妇的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追踪随访,计算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高危孕妇经产前心脏筛查共探查到先天性心脏病22例,检出率2.2%,将其与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对照,1例误诊,2例漏诊,总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 产前心脏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对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排除性诊断,有利于胎儿出生素质的提高.

    作者:葛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单位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长期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4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比硝苯地平更显著,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为了研究消化内科医院住院的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并对患者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出患者在住院期间在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分析出其感染特点,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与解决方案用来控制感染病情.方法 选取本院的消化内科院内的感染患者80例,采取回顾性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其中老年人的感染患者的人数相对较多,消化内科感染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也在随着加重.在患者中,上下呼吸道、肝肾器官等是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患者的体内还有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耐药性不断呈上升趋势发展.结论 在进行对消化内科患者的院内治疗时,要注意对患者的无菌操作治疗,避免感染患者再次对细菌的感染,在保护感染患者的身体健康时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来保护患者病情的恢复,正确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对感染患者健康质量的保障.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来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48例患有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进行为期十天的治疗.其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在心功能等各方面体质特征的改变,还要记录其相关数据的值.结果 大部分患者病情已经基本改善,且其心功能等级达Ⅰ级以上.不光如此,其他病状也得到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的效果.痊愈病患高达47例,效果明显.结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医治有积极作用.难治性心力衰竭不能仅仅依靠中医或西医而完全医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治愈率也更高,是适合难治性心力衰竭病患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张敏;赏永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产后出血的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提供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中有2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5%,产后2 h出血量为(94.28±19.51)mL,产后24 h出血量为(182.53±35.71)mL;对照组产妇中有5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12.5%,产后2 h出血率为(179.36±28.14)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91.92±58.91)mL;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嵘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的治疗近况

    目的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文献并回顾从前的疗法.方法 在近5年现代中医期刊中搜索相关材料,结合论述目前中医对RA的治疗进展.结论 中医在病因病机上的研究完成度很高,治疗手段大概分为外治法、内治法、综合疗法,近年来综合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姜承华;赵文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关于辖区心血管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而且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也逐渐的向着年轻化发展,由此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接受专项治疗.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而且人们的运动量比较少,体重超重的人口比较多,再加上高热量物质的摄入直接导致了患病率的增加.有研究表明引发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也就是说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会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本文中研究的是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王泽彪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17例青年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患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17例青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栓塞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认识不足,17例青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中,误诊为肺炎11例,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肺脓肿1例,肋软骨炎1例.结论 肺栓塞临床上容易误诊,尤其青年患者的肺栓塞更加容易误诊,虽然绝大部分患者没有高危因素,仍应高度警惕肺栓塞可能,胸部CTPA(胸部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周芳;王张生;施天昀;都勇;何炜;揭志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经抽签随机将上述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胺碘酮,观察组提供常规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心功能增强效果,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发现治疗前后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若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林邹琼;魏贵红;杨启才;王婷;李勤;夏云鹤;李菊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人性化科学护理.结果 对照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6.51±2.27)天,观察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4.72±1.58)天,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有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5%,观察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科学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提高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 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6.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3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重型肝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解毒化瘀颗粒,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作者:刘长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上消化道出血运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应用云南白药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消化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14例,其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有效率为7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加强应用.

    作者:王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血脂检验应用在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血脂检验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38例,并作为合并症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37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合并症组患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糖尿病组患者相比,各项数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血脂检验,能够清楚显示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王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研究组11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90天疗程后采肘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IL-6、、TNF-α和BaPWV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经过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炎性反应变化情况得出芪参益气滴丸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值得在我院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荣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测定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对象,抽取相同时间来院体检人员100例为健康组对象,抽取其他疾病患者100例为其他疾病组对象,比较三组血清和肽素和肌钙蛋白Ⅰ含量.结果 研究组和肽素和肌钙蛋白Ⅰ显著高于健康组以及其他疾病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清和肽素含量有利于临床确诊.

    作者:杨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医辩证论治不寐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于不寐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不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愈有18例,好转23例,无效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 不寐即不能入睡、失眠,不寐的患者往往精神较差,心神不宁,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睡眠,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观察中药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7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和EP1和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温阳养心汤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EP1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心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结合温阳养心汤,对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汪海苗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与分析

    目的 探究甲亢性心脏病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对甲亢性心脏病的确诊,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3.95%,临床总有效率为96.05%.结论 临床上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效果明显,但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尽早控制甲亢.

    作者:白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了解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诊断结果 ,分析其抗结核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 30例ETBP患者经治疗后,24例好转(80.0%),6例发展为CTBP(20.0%);19例CTBP及6例由ETBP发展成的CTBP患者中,13例好转(52.0%),9例改善不明显(36.0%),3例死亡(12.0%).结论 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梁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实验组40例患者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情况.结果 组间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姜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