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张玮

关键词:消化内科, 感染患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本文为了研究消化内科医院住院的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并对患者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出患者在住院期间在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分析出其感染特点,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与解决方案用来控制感染病情.方法 选取本院的消化内科院内的感染患者80例,采取回顾性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其中老年人的感染患者的人数相对较多,消化内科感染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也在随着加重.在患者中,上下呼吸道、肝肾器官等是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患者的体内还有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耐药性不断呈上升趋势发展.结论 在进行对消化内科患者的院内治疗时,要注意对患者的无菌操作治疗,避免感染患者再次对细菌的感染,在保护感染患者的身体健康时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来保护患者病情的恢复,正确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对感染患者健康质量的保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疾病急诊临床救治个性化治疗分析

    目的 主要讨论了个性化救治在心血管急诊临床就治中的价值.方法 从2016年所收治的心血管急诊患者当中选出了务实力进行观察,将他们分为两组,每一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入个性化治疗.然后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心脏的服跳率和死亡率进行充分的对比与研究.结果 总体治疗效果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竟然高出了66.7%(P<0.05).并且相关并发症死亡以及心脏复跳的几率都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来对其采取一定的个性化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对病情进行稳定,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相关并发症和心脏服跳的几率,从而有效减少了伤残的风险和死亡的风险.

    作者:张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评价.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缝合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研究组予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四维度评分情况均较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治疗阑尾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于2015年11月~2016年8月治疗的哮喘持续状态小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为25例.给予对照组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哮喘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患儿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利于快速缓解患儿临床不适症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岳岚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肺癌化疗患者凭借抽签展开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观察组:基础护理方案+PICC置管护理方案;对比PICC置管留置时间以及置管成功率等.结果 在PICC置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长于对照组肺癌化疗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PICC导管留置成功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肺癌化疗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肺癌化疗患者的基本表现等加以了解,合理选择PICC置管护理的方法 进行干预,终可以将肺癌化疗患者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可以将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减少,从而将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成功改善.

    作者:吕澜;白翠凤;巩捷;马维聪;赵璐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内科住院高龄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究心内科住院高龄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住院患者460例临床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70%,感染部位大多为呼吸、消化等系统;感染病原菌多为铜绿假单细胞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心功能分级、使用抗生素药物,是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于高龄住院患者,积极展开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可保证医院感染防控以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继而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本篇围绕着精神科护理中的细节管理的价值所在及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将精神疾病患者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细节思维,对精神性疾病的护理技术进行探究.从细微处入手,对护理工作各相关环节的操作行为进行防范,对细节管理应用前后,对精神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细节管理的应用可以在护理的安全管理、急救管理、护理技能操作的质量方面,以及护理文化与护理质量方面,较实施细节管理之前有明显的提升.

    作者:李宗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测定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对象,抽取相同时间来院体检人员100例为健康组对象,抽取其他疾病患者100例为其他疾病组对象,比较三组血清和肽素和肌钙蛋白Ⅰ含量.结果 研究组和肽素和肌钙蛋白Ⅰ显著高于健康组以及其他疾病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清和肽素含量有利于临床确诊.

    作者:杨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在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方法 利用抽签法将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TC、TG、LDL-C、HDL-C及TC/HDL-C间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TC、TG、LDL-C、HDL-C及TC/HDL-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时,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显著,有行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韩秋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探究其在临床护理上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本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将其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进行分析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护理后,膝骨关节的恢复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干预护理后,其膝骨关节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在临床护理上具有相当高的使用价值,可以帮助患者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受损程度,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唐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随机分为D组(26例)和L组(26例).D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L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脐部外贴丁桂儿脐贴和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临床效果.结果 L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 ,内服加外用,相互协同,安全高效.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在骨科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在骨科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00例骨科褥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方法 .观察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能有效提高骨科褥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宇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脉搏波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脉搏波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于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40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脉搏波速度的测定以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脉搏波速度,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F-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LAVi(左心房容积指数)、LADi(左心房内径指数)、E峰以及D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WV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MAP(平均动脉压)、LAVi以及LADi等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 脉搏波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舒张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海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对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于2015年8月1日~2016年9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手术时间在4 h以上的的212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发生压疮的患者人数,以及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发生压疮的患者为21例,占患者总数的9.8%,造成压疮的主要诱因有手术体位、体质质量、以及麻醉方式等原因.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出现,减少压疮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和不适,对今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巧巧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上消化道出血运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应用云南白药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消化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14例,其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有效率为7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加强应用.

    作者:王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快速康复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疗行业的治疗方法 不断的被完善与革新,骨科作为医疗行业众多学科之一,为提升骨科的术后治疗效果,专业人员对骨科的治疗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完善与革新工作,将新型的医疗设备运用到骨科治疗手术中,并对骨科患者的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从而,保障骨科术后患者更加快速、安全的康复.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17例青年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患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17例青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栓塞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认识不足,17例青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中,误诊为肺炎11例,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肺脓肿1例,肋软骨炎1例.结论 肺栓塞临床上容易误诊,尤其青年患者的肺栓塞更加容易误诊,虽然绝大部分患者没有高危因素,仍应高度警惕肺栓塞可能,胸部CTPA(胸部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周芳;王张生;施天昀;都勇;何炜;揭志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儿亚低温及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情况较好,且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意识恢复时间,提高患儿预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患儿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8月于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过渡到儿科普通病房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PICU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重返PICU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评估结果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重症监护PICU患儿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利于促进其早日康复,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院内整体护理质量,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袁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孕妇7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超声诊断方法 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将检查结果 与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对比.观察产前超声检查误诊与漏诊情况.结果 71例产妇中,共5例误诊,6例漏诊.结论 超声因素、母体与胎儿因素、人为因素及疾病因素,都是导致漏诊与误诊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因素的控制,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发生几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作者:薛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