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张诗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观察中药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7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和EP1和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温阳养心汤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EP1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心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结合温阳养心汤,对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汪海苗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诗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腹腔间室综合症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间室综合症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病例是2016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间室综合症患者100例,分为M组(n=50)和N组(n=50).N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M组在N组的基础上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M、N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N组的治疗效果,M组的较好,P<0.05;相对于N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的较低,P<0.05.结论 腹腔间室综合症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崔德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由于支气管反应性的增高,导致分泌出太多的支气管粘膜、平滑肌痉挛,并且粘膜出现水肿,终造成支气管哮喘.并且这种现象会随着当下环境问题的突出而日益严重化,此病的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以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赵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测定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对象,抽取相同时间来院体检人员100例为健康组对象,抽取其他疾病患者100例为其他疾病组对象,比较三组血清和肽素和肌钙蛋白Ⅰ含量.结果 研究组和肽素和肌钙蛋白Ⅰ显著高于健康组以及其他疾病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清和肽素含量有利于临床确诊.

    作者:杨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

    目的 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方法 对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存的危险因素来源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以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性的预防对策措施.结果 危险因素来源较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药品与设备因素、医源性因素、护患沟通因素、护理文书因素以及其他,而通过合理性的预防对策措施可大大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整体安全护理的质量.结论 在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较多,通过合理性、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对策的实施干预,可极大降低风险的可能发生.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性的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美多心安和忆辛等药物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需要在此基础上服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在临床上治疗一段时间的疗效以及之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在发作情况的次数上还是时间情况上,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在治疗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应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车志贤;李秀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临床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脑出血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4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鼻饲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6天监测患者肺部症状、体温、胸部CT.定时复查患者血常规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6天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更有助于患者改善肺部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能在一定范围内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许康;朱小明;张毅;畅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清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按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1例,分为X组(n=46)和Y组(n=45).Y组进行常规护理,X组在Y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Y组护理满意度比较,X组较高;与Y组生活质量比较,X组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林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膜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肢体障碍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伤残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小牛血与银杏叶口服液治疗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牛血与银杏叶口服液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小牛血组、银杏叶口服液组脑血管各30例,联用组脑血管20例.小牛血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银杏叶口服液组采用单独的治疗,联用组采用小牛血组与银杏叶口服液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之后,可以观察出针对脑血管病治疗或联合银杏叶口服液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血液流变学(P<0.05),两药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的药物治疗(P<0.05).结论 银杏叶口服液组单独使用无明显治疗作用,但与小牛血联用后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孙婷;夏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投稿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医辩证论治不寐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于不寐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不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愈有18例,好转23例,无效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 不寐即不能入睡、失眠,不寐的患者往往精神较差,心神不宁,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睡眠,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4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另外44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优于比较组患者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比较组共有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较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改善时间也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和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晓光;周薇;张梦琳;郭育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医内科学教学是进行中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医内科学中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 进行总结,具体可分为:表图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互动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以及让学生试诊.

    作者:王卫东;王建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8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包含4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选择传统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心理治疗.利用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对患者的精神病患病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8周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认知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不仅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患病情况,并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联用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比美托洛尔、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内2015年1月~2016年9月就诊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经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5%(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2%(26/3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美托洛尔,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对高血压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王冰心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按照抽签方式分成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和20 mg治疗,1次/晚,口服,治疗周期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SD、LVEDD、LVEF及测定6 min步行路程.结果 研究组各项检测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张鹏飞;王明亚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分析

    目的 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并对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至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术前的体质检测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由掌侧切开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骨修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93.3%相对比对照组80%临床总有效率高了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后掌倾角修复状况、以及关节面的平整度均不如观察组患者.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由掌侧切开内固定术要优于保守治疗,且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作者:陆俊伟;卢俊杰;顾拥军;吴建国;尹律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