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用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王冰心

关键词:美托洛尔, 非洛地平, 高血压,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对比美托洛尔、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内2015年1月~2016年9月就诊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经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5%(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2%(26/3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美托洛尔,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对高血压治疗效果更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 对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及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今后更好治疗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提供出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患者33例进行回顾性探析分析,针对其发病特点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并观察其病症的终改善效果.结果 经过抗菌消炎、祛痰平喘、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利尿等对症干预治疗后,本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7.58%,有效率为36.36%,无效率为6.06%.结论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的病症表现及发病高危诱因较多,要根据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特点及发病因素进行确切诊断及有效干预治疗,降低其死亡率,以提高对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杨延志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应用内科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冠心病心绞痛者在实施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利于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利于抑制病症发展,临床应用以及普及价值高.

    作者:武黎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随机分为D组(26例)和L组(26例).D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L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脐部外贴丁桂儿脐贴和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临床效果.结果 L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 ,内服加外用,相互协同,安全高效.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医内科学教学是进行中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医内科学中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 进行总结,具体可分为:表图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互动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以及让学生试诊.

    作者:王卫东;王建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研究组11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90天疗程后采肘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IL-6、、TNF-α和BaPWV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经过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炎性反应变化情况得出芪参益气滴丸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值得在我院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荣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同是联合氯吡格雷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NIHSS评分平均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逸民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分析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中西药导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从我院于2013年4月~2016年9月收治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众多患者中抽取5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由本院医护人员就其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深入性分析.结果 经全面研究对比发现,在该55例患者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45%,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55%,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且其中又以儿童、女性和老年人群以及中西药注射液联合使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尽管联合采用中西药治疗各类疾病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但同时亦具备了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不仅会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为患者埋下其他健康隐患,因此临床应对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的不良反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针.

    作者:马洪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组和G组,每组40例.D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G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G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相较于对照组的78.6%、19.0%,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金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生物反馈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 分析乳果糖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A组和B组,各30例.给A组采用乳果糖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给B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4周后,A组患者大便次数、粪便性状、便秘症状改善程度均好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果糖联合生物反馈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使患者的大便次数以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杰;韩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临床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脑出血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4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鼻饲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6天监测患者肺部症状、体温、胸部CT.定时复查患者血常规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6天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更有助于患者改善肺部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能在一定范围内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许康;朱小明;张毅;畅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将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n=7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70),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程度、心肌梗塞、心绞痛恶化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4.29%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对比P<0.05;组间心肌梗塞、心绞痛恶化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实验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TIA患者40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 对比镜像区检查结果 ,患侧MTT增高,C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CTA显示责任血管狭窄患者中,CTP异常阳性检出率高于CTA显示血管无狭窄患者(80.6%vs25.0%).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TIA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43例)和P组(43例).C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P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P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优于C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恢复快.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以期加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和预防.方法 样本选自包头市中心医院2015~2016年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按照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A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晚发冠心病组B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对入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一般临床资料和理想心血管健康的收集.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和行为的特点以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的关系.结果 (1)A组在吸烟、体重指数、健康饮食、体育锻炼达标情况不如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斑块数量趋于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低于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斑块数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可以作为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预测因子.

    作者:赵晋博;赵瑞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诗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浅议手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

    目的 总结手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116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2天进行手术前访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手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血压、心率不良情绪发生率,手术后并发症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血压、心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探访可以有效缓解缓和紧张、恐惧不良情绪,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益于和谐医疗.

    作者:董淑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投稿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总结具有参考指导意义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0例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133个良性结节,75个恶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87.2%;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回声、0及+++级血流信号分布、平均流速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结节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乌亚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上消化道出血运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应用云南白药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消化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14例,其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有效率为7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加强应用.

    作者:王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