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武黎娟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内科诊疗,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应用内科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冠心病心绞痛者在实施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利于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利于抑制病症发展,临床应用以及普及价值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 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疗法,持续五周,采用PANSS、ADL评分方法 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PAN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析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史清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TIA患者40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 对比镜像区检查结果 ,患侧MTT增高,C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CTA显示责任血管狭窄患者中,CTP异常阳性检出率高于CTA显示血管无狭窄患者(80.6%vs25.0%).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TIA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对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于2015年8月1日~2016年9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手术时间在4 h以上的的212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发生压疮的患者人数,以及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发生压疮的患者为21例,占患者总数的9.8%,造成压疮的主要诱因有手术体位、体质质量、以及麻醉方式等原因.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出现,减少压疮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和不适,对今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巧巧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医辩证论治不寐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于不寐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不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愈有18例,好转23例,无效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 不寐即不能入睡、失眠,不寐的患者往往精神较差,心神不宁,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睡眠,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在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中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心电图表现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陈斯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56例

    目的 探讨分析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该汤药中药构成有陈皮、半夏、茯苓、竹茹及甘草等).对于形体胖且嗜睡乏力患者来说,应加上佩兰、川芎、菊花;对于形体瘦且失眠多梦患者来说,应加用磁石、川芎、远志与菊花.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20例(36.4%);31例(54.6%)临床症状减轻、血压显著降低;无效5例(9%),总有效率为91%.有效的51例病人均作了随诊观察,其中复发10例,41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有效减轻了患者临床病症,提高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武桂霞;邓慧敏;杨彬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价

    目的 研究心血管疾病一次预防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中选出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安慰剂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发生率分别为1.33%、0.00、4.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33%、6.67%、1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33%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过敏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各种心血管病发病,但是长期用药有出血的风险,应合理应用.

    作者:高思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经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和药物的经济价值.结果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经济价值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高.A、B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67,P<0.05),B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较A组低.结论 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好,且更经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袁宇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衰造成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衰造成昏迷患者苏醒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4年11月~2016年8月的急性心衰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都给予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给予呼吸机加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恢复、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结果 研究组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高,纠纷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比研究,实施针灸辅助治疗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远高于常规治疗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高,纠纷率降低.值得我院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振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排查

    目的 本研究的主题是对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排查,以期通过此研究帮助提升临床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安全护理质量,进一步减少不良医疗护理纠纷事例的发生而提供实践参考依据.方法 就近年的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排查的实践经验.结果 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了患者生理机能下降、治疗药物的影响、专业护理能力及环境影响因素,排查的对策有重视病情分析、强化安全用药护理、专业化护理服务及健康安全教育指导等.结论 有效的排查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可显著提升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安全护理质量,有效规避纠纷案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武月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分析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基础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心血管药物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对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基础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良好.

    作者:韩成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在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方法 利用抽签法将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TC、TG、LDL-C、HDL-C及TC/HDL-C间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TC、TG、LDL-C、HDL-C及TC/HDL-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时,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显著,有行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韩秋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肺癌化疗患者凭借抽签展开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观察组:基础护理方案+PICC置管护理方案;对比PICC置管留置时间以及置管成功率等.结果 在PICC置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长于对照组肺癌化疗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PICC导管留置成功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肺癌化疗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肺癌化疗患者的基本表现等加以了解,合理选择PICC置管护理的方法 进行干预,终可以将肺癌化疗患者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可以将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减少,从而将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成功改善.

    作者:吕澜;白翠凤;巩捷;马维聪;赵璐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评价.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缝合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研究组予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四维度评分情况均较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治疗阑尾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时间段内至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按照诊疗常规进行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则在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行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对两组术后1~5天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除术后1天两组疼痛比较无差异外,剩余天数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试验组对不理工作不满意率仅为1例(2.2%)与对照组7例(15.6%)相比,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耀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组和G组,每组40例.D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G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G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

    目的 分析体外反搏联合DHI对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治疗的114例ACS患者,在PCI术后应用DHI及体外反搏.结果 术后第1 d的MMP-P9、IL-6、IL-18、TNF-α高于术后第7天.结论 在PCI术后联合应用DHI与体外反搏疗法可减少炎症因子.

    作者:陈慧贞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心脏超声筛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的高危孕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筛查结果 ,并对产妇的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追踪随访,计算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高危孕妇经产前心脏筛查共探查到先天性心脏病22例,检出率2.2%,将其与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对照,1例误诊,2例漏诊,总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 产前心脏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对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排除性诊断,有利于胎儿出生素质的提高.

    作者:葛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 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6.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3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重型肝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解毒化瘀颗粒,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作者:刘长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