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桂霞;邓慧敏;杨彬
目的 针对使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性治疗方式来对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做以对照和分析.方法 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治疗措施,对实验组则加以行中药、针灸等中医综合性治疗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措施,实验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且在FMA评分以及BI评分上也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当中,对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行以中医中药和常规治疗联合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向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人性化科学护理.结果 对照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6.51±2.27)天,观察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4.72±1.58)天,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有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5%,观察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科学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提高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反搏联合DHI对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治疗的114例ACS患者,在PCI术后应用DHI及体外反搏.结果 术后第1 d的MMP-P9、IL-6、IL-18、TNF-α高于术后第7天.结论 在PCI术后联合应用DHI与体外反搏疗法可减少炎症因子.
作者:陈慧贞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研究组11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90天疗程后采肘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IL-6、、TNF-α和BaPWV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经过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炎性反应变化情况得出芪参益气滴丸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值得在我院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荣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8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包含4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选择传统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心理治疗.利用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对患者的精神病患病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8周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认知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不仅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患病情况,并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来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48例患有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进行为期十天的治疗.其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在心功能等各方面体质特征的改变,还要记录其相关数据的值.结果 大部分患者病情已经基本改善,且其心功能等级达Ⅰ级以上.不光如此,其他病状也得到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的效果.痊愈病患高达47例,效果明显.结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医治有积极作用.难治性心力衰竭不能仅仅依靠中医或西医而完全医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治愈率也更高,是适合难治性心力衰竭病患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张敏;赏永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84例为研究资料,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影响因素、抑郁及焦虑等情况的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结果 在本研究84例患者中,伴有抑郁病症患者20例,伴有焦虑病症患者46例,伴有抑郁及焦虑病症患者18例.就神经内科患者而言,不同因素条件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病症,其中包括:家庭支持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人格倾向和报销医疗费用方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虑表现,医护人员需通过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及治疗方案,从而能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曲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对中青年血脂异常人群进行跟踪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单位体检中心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体检后110例中青年血脂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检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提供的服务基础上给予电话跟踪回访、个体化指导、复查提醒和治疗的跟踪干预管理.跟踪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血清总胆固醇(TC)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DL-C、LDL-C、TG、TC四项指标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其他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跟踪干预管理对于对中青年血脂异常人群控制血脂指标起到良好的效果,增强该类人群身体健康的意识.
作者:蔡佳飞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针对室间隔缺损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室间隔缺损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则行以临床护理路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以及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对于该病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室间隔缺损患者行以手术治疗并辅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积极影响.
作者:冯冬;吴元元;王晓蕾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组和G组,每组40例.D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G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G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8月于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过渡到儿科普通病房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PICU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重返PICU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评估结果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重症监护PICU患儿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利于促进其早日康复,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院内整体护理质量,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袁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的量变指标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2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取中西医结合加常规化疗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射频消融术辅助治疗,观察肝功能变化指标.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研究组AFP的水平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ST、ALT和LD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辅助治疗可有效调节身体免疫系统的促进作用,提高生存率,疗效确切值得在我院大力推广.
作者:封小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探究其在临床护理上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本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将其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进行分析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护理后,膝骨关节的恢复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干预护理后,其膝骨关节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在临床护理上具有相当高的使用价值,可以帮助患者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受损程度,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唐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以期加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和预防.方法 样本选自包头市中心医院2015~2016年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按照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A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晚发冠心病组B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对入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一般临床资料和理想心血管健康的收集.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和行为的特点以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的关系.结果 (1)A组在吸烟、体重指数、健康饮食、体育锻炼达标情况不如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斑块数量趋于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低于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斑块数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可以作为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预测因子.
作者:赵晋博;赵瑞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诗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在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中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心电图表现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陈斯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43例)和P组(43例).C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P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P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优于C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恢复快.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儿亚低温及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情况较好,且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意识恢复时间,提高患儿预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