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马洪妹

关键词:中西药,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原因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中西药导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从我院于2013年4月~2016年9月收治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众多患者中抽取5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由本院医护人员就其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深入性分析.结果 经全面研究对比发现,在该55例患者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45%,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55%,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且其中又以儿童、女性和老年人群以及中西药注射液联合使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尽管联合采用中西药治疗各类疾病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但同时亦具备了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不仅会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为患者埋下其他健康隐患,因此临床应对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的不良反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研究

    目的 针对使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性治疗方式来对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做以对照和分析.方法 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治疗措施,对实验组则加以行中药、针灸等中医综合性治疗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措施,实验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且在FMA评分以及BI评分上也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当中,对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行以中医中药和常规治疗联合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向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分析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基础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心血管药物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对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基础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良好.

    作者:韩成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相较于对照组的78.6%、19.0%,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金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探究其在临床护理上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本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将其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进行分析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护理后,膝骨关节的恢复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干预护理后,其膝骨关节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在临床护理上具有相当高的使用价值,可以帮助患者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受损程度,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唐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双相障碍的患者治疗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丙戊酸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观察两组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双相障碍患者小柴胡汤治疗,可增强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何颖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颈椎病致类心绞痛样发作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椎病致心前区不典型胸痛发作的特点,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治流程,提高胸痛鉴别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来300例因胸痛入院的患者,筛查出30例患者入院后经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梗三项、运动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颈椎正侧位片、CT及磁共振检查,证实为胸痛原因为颈椎病,给予中西医和康复等综合疗法.结果 该组30例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29例(阳性率3.3%),运动负荷心电图阴性27例(阳性率10.0%)、CTA阴性30例,其中20例进行了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的冠脉狭窄,颈椎检查均具有典型退行性变的表现,经颈椎牵引、推拿及针灸,结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营养神经等治疗,胸痛发作缓解.结论 颈椎病致类心绞痛样发作在临床上虽然发病率较低(本组占10%),但仍是不可忽视的胸痛误诊原因之一,临床诊治上要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徐文生;吕彬;张长芝;李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治胃类癌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胃类癌患者给予胃镜及超声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被诊断为胃类癌的患者抽出,随机选取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胃镜治疗,而实验组给予超声内镜治疗,观察并分析胃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实验组的胃类癌患者经切除患处后,仅有2例发生穿孔现象,并且无任何并发症;而对照组经手术切除后,有8例发生穿孔,并且有3例产生并发症.两组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类癌患者采取超声内镜治疗,可以减少穿孔、并发症现象,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佳宾;于巍巍;聂莹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组和G组,每组40例.D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G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G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快速康复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疗行业的治疗方法 不断的被完善与革新,骨科作为医疗行业众多学科之一,为提升骨科的术后治疗效果,专业人员对骨科的治疗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完善与革新工作,将新型的医疗设备运用到骨科治疗手术中,并对骨科患者的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从而,保障骨科术后患者更加快速、安全的康复.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对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于2015年8月1日~2016年9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手术时间在4 h以上的的212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发生压疮的患者人数,以及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发生压疮的患者为21例,占患者总数的9.8%,造成压疮的主要诱因有手术体位、体质质量、以及麻醉方式等原因.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出现,减少压疮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和不适,对今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巧巧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了解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诊断结果 ,分析其抗结核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 30例ETBP患者经治疗后,24例好转(80.0%),6例发展为CTBP(20.0%);19例CTBP及6例由ETBP发展成的CTBP患者中,13例好转(52.0%),9例改善不明显(36.0%),3例死亡(12.0%).结论 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梁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经抽签随机将上述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胺碘酮,观察组提供常规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心功能增强效果,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发现治疗前后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若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林邹琼;魏贵红;杨启才;王婷;李勤;夏云鹤;李菊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以期加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和预防.方法 样本选自包头市中心医院2015~2016年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按照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A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晚发冠心病组B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对入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一般临床资料和理想心血管健康的收集.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和行为的特点以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的关系.结果 (1)A组在吸烟、体重指数、健康饮食、体育锻炼达标情况不如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斑块数量趋于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低于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斑块数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可以作为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预测因子.

    作者:赵晋博;赵瑞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由于支气管反应性的增高,导致分泌出太多的支气管粘膜、平滑肌痉挛,并且粘膜出现水肿,终造成支气管哮喘.并且这种现象会随着当下环境问题的突出而日益严重化,此病的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以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赵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内科住院高龄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究心内科住院高龄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住院患者460例临床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70%,感染部位大多为呼吸、消化等系统;感染病原菌多为铜绿假单细胞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心功能分级、使用抗生素药物,是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于高龄住院患者,积极展开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可保证医院感染防控以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继而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评价.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缝合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研究组予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四维度评分情况均较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治疗阑尾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联用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美托洛尔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非洛地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表现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先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观察中药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7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和EP1和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温阳养心汤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EP1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心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结合温阳养心汤,对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汪海苗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个体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临床分析个体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输液室100例患儿,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性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满意度状况.结果 经过护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门诊输液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痛苦度,减少医患纠纷发生事件,具有显著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会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