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双相障碍的患者治疗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何颖贤

关键词:双相障碍, 中西医,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丙戊酸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观察两组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双相障碍患者小柴胡汤治疗,可增强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疗效对比

    目的 探究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6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但是泮托拉唑治疗的费用相对较低(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年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大力推荐使用.

    作者:周战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并随机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毒性心肌炎缓解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优质组病毒性心肌炎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家长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浅议手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

    目的 总结手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116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2天进行手术前访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手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血压、心率不良情绪发生率,手术后并发症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血压、心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探访可以有效缓解缓和紧张、恐惧不良情绪,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益于和谐医疗.

    作者:董淑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 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疗法,持续五周,采用PANSS、ADL评分方法 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PAN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析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史清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螺旋CT评价中心型肺癌侵犯心脏大血管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中心型肺癌侵犯心脏大血管评价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心型肺癌病人,以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工作站利用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3D或MPR重建.结果 66例中32例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29例累及左肺动脉或主肺动脉,9例累及中心肺静脉及左心房,3例SCT显示肿块与肺动静脉存在脂肪间隙,1例SCT示肿瘤与肺动脉相邻,脂肪间隙消失,但血管壁及管腔均无异常.49例非手术者肿块均已侵犯大血管心脏或伴有纵隔广泛转移,不能手术切除.13例SCT显示肿块侵犯大血管心脏手术探查完全符合,不能切除.4例SCT显示肿块未侵犯心脏大血管,切除肿块.故本组病例SCT评价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静脉及心房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6.5%、98%.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特别是利用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和三维重建,可充分显示纵隔内结构变化及肿瘤的毗邻关系,对定界肿瘤及侵犯的范围具有较高的敏感.

    作者:郝凡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糖尿病肾脏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DN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伴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20%.

    作者:徐秋元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的治疗近况

    目的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文献并回顾从前的疗法.方法 在近5年现代中医期刊中搜索相关材料,结合论述目前中医对RA的治疗进展.结论 中医在病因病机上的研究完成度很高,治疗手段大概分为外治法、内治法、综合疗法,近年来综合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姜承华;赵文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脏疾病手术实施术前积极护理工作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术前积极护理在心脏手术护理工作中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1月心脏手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介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纠纷发生率、住院时间长短、死亡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也明显降低.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185例进行分析,实施提前介入护理的患者纠纷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我院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彦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性的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美多心安和忆辛等药物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需要在此基础上服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在临床上治疗一段时间的疗效以及之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在发作情况的次数上还是时间情况上,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在治疗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应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车志贤;李秀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时间段内至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按照诊疗常规进行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则在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行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对两组术后1~5天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除术后1天两组疼痛比较无差异外,剩余天数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试验组对不理工作不满意率仅为1例(2.2%)与对照组7例(15.6%)相比,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耀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价

    目的 研究心血管疾病一次预防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中选出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安慰剂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发生率分别为1.33%、0.00、4.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33%、6.67%、1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33%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过敏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各种心血管病发病,但是长期用药有出血的风险,应合理应用.

    作者:高思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联用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美托洛尔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非洛地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表现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先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生物反馈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 分析乳果糖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A组和B组,各30例.给A组采用乳果糖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给B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4周后,A组患者大便次数、粪便性状、便秘症状改善程度均好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果糖联合生物反馈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使患者的大便次数以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杰;韩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按照抽签方式分成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和20 mg治疗,1次/晚,口服,治疗周期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SD、LVEDD、LVEF及测定6 min步行路程.结果 研究组各项检测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张鹏飞;王明亚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

    目的 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方法 对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存的危险因素来源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以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性的预防对策措施.结果 危险因素来源较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药品与设备因素、医源性因素、护患沟通因素、护理文书因素以及其他,而通过合理性的预防对策措施可大大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整体安全护理的质量.结论 在心血管合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较多,通过合理性、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对策的实施干预,可极大降低风险的可能发生.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医内科学教学是进行中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医内科学中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 进行总结,具体可分为:表图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互动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以及让学生试诊.

    作者:王卫东;王建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儿亚低温及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情况较好,且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意识恢复时间,提高患儿预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留置导管透析患者151人的一般资料.将收集资料分为感染组(A组)和非感染组(B组).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年后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和生化检查分别进行分析.两组在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检测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 血透留置导管的感染与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玉峡;岳改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诗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