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马文丽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并随机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毒性心肌炎缓解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优质组病毒性心肌炎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家长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分析

    目的 研究观察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92例,随机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李林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颈椎病致类心绞痛样发作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椎病致心前区不典型胸痛发作的特点,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治流程,提高胸痛鉴别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来300例因胸痛入院的患者,筛查出30例患者入院后经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梗三项、运动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颈椎正侧位片、CT及磁共振检查,证实为胸痛原因为颈椎病,给予中西医和康复等综合疗法.结果 该组30例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29例(阳性率3.3%),运动负荷心电图阴性27例(阳性率10.0%)、CTA阴性30例,其中20例进行了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的冠脉狭窄,颈椎检查均具有典型退行性变的表现,经颈椎牵引、推拿及针灸,结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营养神经等治疗,胸痛发作缓解.结论 颈椎病致类心绞痛样发作在临床上虽然发病率较低(本组占10%),但仍是不可忽视的胸痛误诊原因之一,临床诊治上要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徐文生;吕彬;张长芝;李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心脏超声筛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的高危孕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筛查结果 ,并对产妇的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追踪随访,计算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高危孕妇经产前心脏筛查共探查到先天性心脏病22例,检出率2.2%,将其与分娩或引产结果 进行对照,1例误诊,2例漏诊,总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 产前心脏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对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排除性诊断,有利于胎儿出生素质的提高.

    作者:葛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随机分为D组(26例)和L组(26例).D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L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脐部外贴丁桂儿脐贴和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临床效果.结果 L组患儿治疗后5天、10天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 ,内服加外用,相互协同,安全高效.

    作者:刘耿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分析

    目的 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并对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至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术前的体质检测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由掌侧切开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骨修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93.3%相对比对照组80%临床总有效率高了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后掌倾角修复状况、以及关节面的平整度均不如观察组患者.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由掌侧切开内固定术要优于保守治疗,且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作者:陆俊伟;卢俊杰;顾拥军;吴建国;尹律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发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3)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和72 h疼痛程度、术后72 h内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4.17±1.24)分,对照组为(5.97±1.13)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为(3.59±0.87)分,对照组为(5.13±1.0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VAS评分为(3.01±0.96)分,对照组为(4.67±1.05)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60.61%,对照组为81.8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为84.85%(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辛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TIA患者40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 对比镜像区检查结果 ,患侧MTT增高,C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CTA显示责任血管狭窄患者中,CTP异常阳性检出率高于CTA显示血管无狭窄患者(80.6%vs25.0%).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TIA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在骨科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在骨科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00例骨科褥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方法 .观察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能有效提高骨科褥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宇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期间收治的80例高龄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变化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减高龄产妇的产程,提高其自然分娩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许丽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特点包括:多向分化、免疫调控作用好以及自主更新能力强等.在肝衰竭治疗过程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在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以期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宫千淳;蔡莹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人性化科学护理.结果 对照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6.51±2.27)天,观察组的80名患儿住院时间为(4.72±1.58)天,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有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5%,观察组的80名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科学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提高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伤口造口护理组在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伤口造口护理组在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之间148例我院伤口造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伤口造口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82.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伤口造口患者采用伤口造口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临床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脑出血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4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鼻饲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6天监测患者肺部症状、体温、胸部CT.定时复查患者血常规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6天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并发吸入性肺炎更有助于患者改善肺部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能在一定范围内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许康;朱小明;张毅;畅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为了研究消化内科医院住院的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并对患者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出患者在住院期间在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分析出其感染特点,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与解决方案用来控制感染病情.方法 选取本院的消化内科院内的感染患者80例,采取回顾性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其中老年人的感染患者的人数相对较多,消化内科感染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也在随着加重.在患者中,上下呼吸道、肝肾器官等是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患者的体内还有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耐药性不断呈上升趋势发展.结论 在进行对消化内科患者的院内治疗时,要注意对患者的无菌操作治疗,避免感染患者再次对细菌的感染,在保护感染患者的身体健康时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来保护患者病情的恢复,正确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对感染患者健康质量的保障.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价值.方法 选取70例均已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盲选平均分方法 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持续治疗三个月,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持续三个月不同治疗方法 ,研究结束后,将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更稳,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价值显著,可以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宋艳秋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干扰素a-2b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氯化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宫颈炎指标评分、总有效率、人乳头状瘤病毒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6%,人乳头状瘤病毒转阴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58%,人乳头状瘤病毒转阴率为76.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宫颈炎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给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患者使用膦甲酸钠氯化钠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炎症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尹淑琴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并随机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毒性心肌炎缓解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优质组病毒性心肌炎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家长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本院冠心病治疗患者164例为护理对象,分为实验组82例、对照组82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情绪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忧郁分值为(1.52±0.56),躯体化分值为(1.12±0.43)、偏执分值为(1.20±0.41)、恐怖分值为(1.45±0.32)、人际关系分值为(1.31±0.26);对照组分值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法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具有帮助作用,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帮助重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

    作者:艾木拉姑丽·买买提;冯冬;吴元元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清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在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中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心电图表现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陈斯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