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研究

魏丽波

关键词: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目的 重点研究脑血管手术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其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手术的脑血管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各61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分析组的住院时间、SU出血时间分别为(189.5±40.2)天、(5.9±3.0)天,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20.5±50.5)天、(7.8±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SU复发率为6.56%,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措施服务理念应用于脑血管手术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具有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消化道SU的出血时间、有效控制患者产生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航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福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良率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脑血栓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天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不良情绪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洁;李亚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和睡眠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睡眠时间为(392.67±32.78) 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65±29.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心血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亚;邢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咳喘宁胶囊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咳喘宁胶囊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咳喘宁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呼气峰值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气喘、哮鸣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70.4%,咳喘宁胶囊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EF、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宁胶囊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促进各种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肺功能,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加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中西医+心理干预在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上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双心护理法.结果 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认知、症状管理、药物使用、情绪管理以及用药依从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大大提高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新活素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本文主要探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综述的方法阐明新活素作为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在急、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得出新活素作为新型抗心衰药物对急、慢性心衰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可以迅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县立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与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糖治疗、增加运动量,给予维生素B、甲钴胺注射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方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均较低,表明疗效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6.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素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脑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对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止痛方法.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脑肿瘤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归纳出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程度分别为:无痛21例(37.50%),轻度疼痛28例(50%),中度疼痛4例(7.14%),重度疼痛3例(5.36%).实施护理后显效34例(60.71%),有效17例(30.36%),无效5例(8.93%),总有效率为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等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曦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风险评估及防范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风险评估及防范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7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采用风险评估和防范方法应用于护理过程中,可显著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郭晓晶;商临萍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需要接受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吸入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单纯吸入七氟烷.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控制性降压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患者体内七氟烷的浓度、麻醉药物持续时间、拔管时间、低血压、术后躁动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SpO2、HR、MAP、麻醉药物持续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七氟烷的浓度、低血压及术后躁动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碧欣;杨帅;何斌;华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 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恢复时间和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尼群地平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个月、治疗第4个月、治疗第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志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

    目的 探究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急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给予相关的急救治疗措施,探究疗效.结果 经过急救治疗后,52例患者中成功复苏42例,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结论 采用一系列急救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包括除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脏复苏、抗生素治疗等,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韩佳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智醒脑方口服及血塞通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MMSE、HDS、QL、ADL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爽;杨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调查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冠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31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99例与对照组132例.单因素分析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率5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发死亡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具较大影响.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

    作者:张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应用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应用甲状腺素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甲状腺素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和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兰秋艳;许照权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