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坤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派车前往急救,具体措施包括急救前准备、病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对症处置及护理、心理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及患者交接等.结果 本组患者从120呼救到给予院前急救护理的平均时间为(16.7±4.2)min,从120呼救到抵达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8±10.6) min;出现致残16例,致残率为53.33%,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33%.结论 院前急救与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雅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中医疗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疗法)和实验组(中医疗法),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中医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病症,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刘学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惠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心肌酶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葛根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双心护理法.结果 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认知、症状管理、药物使用、情绪管理以及用药依从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大大提高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育龄期月经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育龄期月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中医药例疗法进行治疗.为患者调配中药胶囊,并且设立专人对患者进行记录和观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 月经不调治疗有效率为94.3%,单纯性痛经治疗有效率为92.7%,间接月经治疗有效率为88.9%,月经延迟治疗有效率为87.5%,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育龄期月经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药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很高,因此,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使用该方法.
作者:任才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31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99例与对照组132例.单因素分析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率5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发死亡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具较大影响.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
作者:张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治疗和综合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于提高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智醒脑方口服及血塞通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MMSE、HDS、QL、ADL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爽;杨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脑血栓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天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凤病半身不遂进行临床辨识.方法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等药组成,临证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型进行加减治疗.结果 应用此方先后治疗中风偏瘫患者40例,均获良效.结论 全方配伍能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强筋骨而治中风之瘫痪,且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再出血,对于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塞所致中风偏瘫,用之疗效满意.
作者:曹建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对康复期的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总结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分别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患者的综合功能.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所有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及Fug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认知、综合功能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康复期的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收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促进疾病的转归,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庄端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主要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病区的患者54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本院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新模式.将两种护理模式的质量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等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当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秦秀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究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急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给予相关的急救治疗措施,探究疗效.结果 经过急救治疗后,52例患者中成功复苏42例,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结论 采用一系列急救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包括除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脏复苏、抗生素治疗等,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韩佳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不良情绪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洁;李亚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Pilon骨折早期肿胀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均出现早期肿胀现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lon骨折早期肿胀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经过护理后,其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付悦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重点研究脑血管手术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其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手术的脑血管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各61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分析组的住院时间、SU出血时间分别为(189.5±40.2)天、(5.9±3.0)天,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20.5±50.5)天、(7.8±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SU复发率为6.56%,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措施服务理念应用于脑血管手术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具有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消化道SU的出血时间、有效控制患者产生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航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 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恢复时间和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调查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冠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手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手术指征明确的脑出血患者126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颅内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各63例.给予颅内压监测组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并按照颅内压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未接受颅内压监测,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 两组患者的脱水药物应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对比,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颅内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强生颅内压监测可尽早了解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随时制定治疗方案,可大大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俊;罗东;袁凌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