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王玉霞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葛根素,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惠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心肌酶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葛根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和睡眠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睡眠时间为(392.67±32.78) 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65±29.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心血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亚;邢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和ST段压低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T段压低次数(50.21±1.23)次和ST段压低持续时间(100.24±12.35)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郭轶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目的 根据病例的非选择性基本特征,比较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并对其敏感及准确性进行评价,以此得出伪影成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比较其在7~10天时进行ICA与CTA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经检测分析后其节段水平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分别为:84.9%、99.3%、93.9%、97.9%;患者水平依次为:85.12%、76.0%、90.4%、65.7%.结论 CTA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判断节段水平隐形预测值,在患者水平上看,CTA诊断准的价值减小,高危患者进行常规的CTA检测无法因此受益.扫描及患者特殊情况可能对图像诊断伪影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分析此类伪影使CTA成功率得到提升,并防止诊断出假阳性.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31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99例与对照组132例.单因素分析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率5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发死亡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具较大影响.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

    作者:张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社区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患者社区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首诊于我中心的高血压危象患者14例,就诊后迅速明确诊断、给予急救治疗,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本组14例患者经给予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未出现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危重症,全部顺利转诊至上级医院.结论 针对高血压危象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急救措施及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兰晓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CT在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诊断,分析血肿数量、血肿部位、血肿形态、水肿带及占位效应.结果 共检出血肿340个,包括单发血肿313例(97.81%)及多发血肿7例(2.29%),单发血肿的比例显著高于多发血肿;血肿体积1.7~ 11.7 cm3;血肿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共179个,比例为52.65%,对应例数为166例;其次为丘脑部位,共发现血肿75个,比例为22.06%,对应例数为68例,上述两个部位的血肿数量显著多于其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243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系统109例、破入同侧侧脑室38例、血肿破入双侧侧脑室24例、破入三脑室18例、破入四脑室9例、破入全脑室17例、破入蛛网膜下腔5例.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伤、准确性高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董海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 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恢复时间和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结合西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 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研究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研究组的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之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攀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要远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能够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起到依据作用,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双心护理法.结果 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认知、症状管理、药物使用、情绪管理以及用药依从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大大提高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术前访视,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遵医行为.结果 不同方式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病房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整体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蒋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研究对象早晨空腹静脉血液,经化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分布(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得出结论.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PDW、PLF、MPV、PCT、CTN、CK-MB等血液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后可知,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分布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准确断定;诊断患者的心肌是否受损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心肌钙蛋白数值的变化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照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惠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心肌酶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葛根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丽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方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方式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殷丽颖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229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胃动力学指标:胃窦收缩率、胃液体半排空功能(T1/2)、胃窦收缩幅度.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95%,胃窦收缩率和胃窦收缩幅度较对照组升高,T1/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慧;高卿;周树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出血手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手术指征明确的脑出血患者126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颅内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各63例.给予颅内压监测组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并按照颅内压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未接受颅内压监测,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 两组患者的脱水药物应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对比,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颅内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强生颅内压监测可尽早了解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随时制定治疗方案,可大大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俊;罗东;袁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不良情绪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洁;李亚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出现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12月急性心绞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发病情况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发病的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增加氯吡格雷药物,疗效更加显著,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45例.参比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则应用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成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和肝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发生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中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著(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应用中心联合保守治疗措施的疗效较好,可以减少外科手术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成效.

    作者:宋长福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