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各40例.Ⅰ组采取常规护理,Ⅱ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Ⅱ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自我生活能力,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徐伟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根据病例的非选择性基本特征,比较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并对其敏感及准确性进行评价,以此得出伪影成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比较其在7~10天时进行ICA与CTA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经检测分析后其节段水平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分别为:84.9%、99.3%、93.9%、97.9%;患者水平依次为:85.12%、76.0%、90.4%、65.7%.结论 CTA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判断节段水平隐形预测值,在患者水平上看,CTA诊断准的价值减小,高危患者进行常规的CTA检测无法因此受益.扫描及患者特殊情况可能对图像诊断伪影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分析此类伪影使CTA成功率得到提升,并防止诊断出假阳性.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需要接受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吸入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单纯吸入七氟烷.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控制性降压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患者体内七氟烷的浓度、麻醉药物持续时间、拔管时间、低血压、术后躁动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SpO2、HR、MAP、麻醉药物持续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七氟烷的浓度、低血压及术后躁动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碧欣;杨帅;何斌;华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丽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均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两组样本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经护理显效9例,有效15例,未出现严重临床并发症,护理有效率高达96%;对照组患者中,经护理显效5例,有效13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72%.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继续研究与应用.
作者:牛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凤病半身不遂进行临床辨识.方法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等药组成,临证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型进行加减治疗.结果 应用此方先后治疗中风偏瘫患者40例,均获良效.结论 全方配伍能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强筋骨而治中风之瘫痪,且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再出血,对于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塞所致中风偏瘫,用之疗效满意.
作者:曹建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究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急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给予相关的急救治疗措施,探究疗效.结果 经过急救治疗后,52例患者中成功复苏42例,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结论 采用一系列急救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包括除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脏复苏、抗生素治疗等,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韩佳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CT在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诊断,分析血肿数量、血肿部位、血肿形态、水肿带及占位效应.结果 共检出血肿340个,包括单发血肿313例(97.81%)及多发血肿7例(2.29%),单发血肿的比例显著高于多发血肿;血肿体积1.7~ 11.7 cm3;血肿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共179个,比例为52.65%,对应例数为166例;其次为丘脑部位,共发现血肿75个,比例为22.06%,对应例数为68例,上述两个部位的血肿数量显著多于其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243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系统109例、破入同侧侧脑室38例、血肿破入双侧侧脑室24例、破入三脑室18例、破入四脑室9例、破入全脑室17例、破入蛛网膜下腔5例.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伤、准确性高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董海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治疗和综合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于提高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合并心衰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表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表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效果显著.
作者:周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脑血栓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天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福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良率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派车前往急救,具体措施包括急救前准备、病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对症处置及护理、心理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及患者交接等.结果 本组患者从120呼救到给予院前急救护理的平均时间为(16.7±4.2)min,从120呼救到抵达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8±10.6) min;出现致残16例,致残率为53.33%,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33%.结论 院前急救与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雅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积极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15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治疗后均好转,随访显示未心肌梗死复发,心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冠脉造影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慧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患儿接受护理后患儿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满意率为65.71%,观察组有效满意率91.43%,观察组有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其效果显著,有效满意度高.
作者:孙玉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研究对象早晨空腹静脉血液,经化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分布(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得出结论.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PDW、PLF、MPV、PCT、CTN、CK-MB等血液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后可知,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分布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准确断定;诊断患者的心肌是否受损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心肌钙蛋白数值的变化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照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双心护理法.结果 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认知、症状管理、药物使用、情绪管理以及用药依从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大大提高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结合西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 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研究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研究组的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之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攀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手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手术指征明确的脑出血患者126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颅内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各63例.给予颅内压监测组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并按照颅内压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未接受颅内压监测,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 两组患者的脱水药物应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对比,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颅内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强生颅内压监测可尽早了解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随时制定治疗方案,可大大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俊;罗东;袁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抑郁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以及抑郁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个人卫生等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