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李玉兰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 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 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抑郁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以及抑郁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个人卫生等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新活素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本文主要探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综述的方法阐明新活素作为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在急、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得出新活素作为新型抗心衰药物对急、慢性心衰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可以迅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县立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目的 重点研究脑血管手术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其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手术的脑血管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各61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分析组的住院时间、SU出血时间分别为(189.5±40.2)天、(5.9±3.0)天,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20.5±50.5)天、(7.8±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SU复发率为6.56%,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措施服务理念应用于脑血管手术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具有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消化道SU的出血时间、有效控制患者产生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航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徐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蒲元和胃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吗丁啉、耐信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道反流病患者采取蒲元和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衣红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目的 主要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病区的患者54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本院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新模式.将两种护理模式的质量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等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当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秦秀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不良情绪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洁;李亚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并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和E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DL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ESS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辉;李万英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合并抑郁症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片和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加服中药方剂治疗.经过2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合并抑郁症,较单纯的西医疗法更加有效.

    作者:李娜;李玉杭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福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良率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脑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对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止痛方法.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脑肿瘤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归纳出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程度分别为:无痛21例(37.50%),轻度疼痛28例(50%),中度疼痛4例(7.14%),重度疼痛3例(5.36%).实施护理后显效34例(60.71%),有效17例(30.36%),无效5例(8.93%),总有效率为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等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曦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丽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符合小儿心肌炎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的患儿22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价值.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18%,高于对照组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玉;姜华;冯妥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风险评估及防范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风险评估及防范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7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采用风险评估和防范方法应用于护理过程中,可显著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郭晓晶;商临萍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和夜间护理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以及日常护理和夜间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日常和夜间的护理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结果 采用优质的日间和夜间护理的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以往普通护理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无论从恢复率还是恢复时间上看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优质的护理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房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中医疗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疗法)和实验组(中医疗法),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中医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病症,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刘学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术前访视,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遵医行为.结果 不同方式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病房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整体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蒋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要远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能够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起到依据作用,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 研究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患儿接受护理后患儿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满意率为65.71%,观察组有效满意率91.43%,观察组有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其效果显著,有效满意度高.

    作者:孙玉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目的 根据病例的非选择性基本特征,比较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并对其敏感及准确性进行评价,以此得出伪影成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比较其在7~10天时进行ICA与CTA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经检测分析后其节段水平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分别为:84.9%、99.3%、93.9%、97.9%;患者水平依次为:85.12%、76.0%、90.4%、65.7%.结论 CTA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判断节段水平隐形预测值,在患者水平上看,CTA诊断准的价值减小,高危患者进行常规的CTA检测无法因此受益.扫描及患者特殊情况可能对图像诊断伪影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分析此类伪影使CTA成功率得到提升,并防止诊断出假阳性.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和ST段压低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T段压低次数(50.21±1.23)次和ST段压低持续时间(100.24±12.35)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郭轶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