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徐海英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脑炎, 心肌炎,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尼群地平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个月、治疗第4个月、治疗第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志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术前访视,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遵医行为.结果 不同方式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病房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整体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蒋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蒲元和胃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吗丁啉、耐信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道反流病患者采取蒲元和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衣红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 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恢复时间和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张锡纯治疗脑病学术思想体会

    探讨近代名医张锡纯治疗脑病学术思想特点,辩证上分脑贫血、脑充血两类,创新急惊风、癫狂防治理论;治疗上突出平肝潜阳、引药下行,滋肾补脑,创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名方;重视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并提出具体方法.

    作者:李金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45例.参比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则应用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成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和肝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发生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中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著(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应用中心联合保守治疗措施的疗效较好,可以减少外科手术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成效.

    作者:宋长福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葛根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惠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心肌酶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葛根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调查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致眼底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冠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出现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12月急性心绞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发病情况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发病的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增加氯吡格雷药物,疗效更加显著,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出血手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手术指征明确的脑出血患者126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颅内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各63例.给予颅内压监测组术中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并按照颅内压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未接受颅内压监测,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 两组患者的脱水药物应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对比,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颅内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强生颅内压监测可尽早了解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随时制定治疗方案,可大大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俊;罗东;袁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加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中西医+心理干预在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上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病半身不遂的临床辨识

    目的 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凤病半身不遂进行临床辨识.方法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等药组成,临证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型进行加减治疗.结果 应用此方先后治疗中风偏瘫患者40例,均获良效.结论 全方配伍能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强筋骨而治中风之瘫痪,且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再出血,对于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塞所致中风偏瘫,用之疗效满意.

    作者:曹建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段上抬性心肌梗死及择期冠脉造影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上抬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进行研究,患者均于发病后静脉推注瑞通立18 mg,30 min后,再静脉推18 mg,应缓慢静脉内推注2 min/次以上.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及心肌酶等变化情况.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后行冠脉造影.结果 静脉溶栓成功率100%.冠脉造影结果血流通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2~3级.结论 瑞通立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降低病死率,可以作为急性ST段上抬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许勇;陈小玲;冯仕勇;叶丹;张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抑郁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以及抑郁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个人卫生等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31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99例与对照组132例.单因素分析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率5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发死亡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具较大影响.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

    作者:张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作息调整、饮食指导、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炎琥宁冻干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充血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治疗3天后肺部X线胸片检查正常比例、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比例.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64.8%,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充血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研究组患者肺部X线胸片检查正常比例、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促进机体体征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刘二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疏血通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入院顺序标号分为联合组50例与参考组49例,参考组给予抗凝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参考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参考组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使患者肺通气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宋淑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社区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患者社区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首诊于我中心的高血压危象患者14例,就诊后迅速明确诊断、给予急救治疗,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本组14例患者经给予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未出现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危重症,全部顺利转诊至上级医院.结论 针对高血压危象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急救措施及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兰晓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循证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的作用分析

    目的 对康复期的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总结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分别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患者的综合功能.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所有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及Fug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认知、综合功能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康复期的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收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促进疾病的转归,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庄端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不良情绪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洁;李亚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