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清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尼群地平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个月、治疗第4个月、治疗第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志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派车前往急救,具体措施包括急救前准备、病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对症处置及护理、心理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及患者交接等.结果 本组患者从120呼救到给予院前急救护理的平均时间为(16.7±4.2)min,从120呼救到抵达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8±10.6) min;出现致残16例,致残率为53.33%,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33%.结论 院前急救与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雅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各40例.Ⅰ组采取常规护理,Ⅱ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Ⅱ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自我生活能力,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徐伟霞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和睡眠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睡眠时间为(392.67±32.78) 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65±29.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心血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亚;邢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福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良率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根据病例的非选择性基本特征,比较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并对其敏感及准确性进行评价,以此得出伪影成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比较其在7~10天时进行ICA与CTA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经检测分析后其节段水平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分别为:84.9%、99.3%、93.9%、97.9%;患者水平依次为:85.12%、76.0%、90.4%、65.7%.结论 CTA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判断节段水平隐形预测值,在患者水平上看,CTA诊断准的价值减小,高危患者进行常规的CTA检测无法因此受益.扫描及患者特殊情况可能对图像诊断伪影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分析此类伪影使CTA成功率得到提升,并防止诊断出假阳性.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患者社区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首诊于我中心的高血压危象患者14例,就诊后迅速明确诊断、给予急救治疗,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本组14例患者经给予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未出现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危重症,全部顺利转诊至上级医院.结论 针对高血压危象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急救措施及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兰晓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探讨近代名医张锡纯治疗脑病学术思想特点,辩证上分脑贫血、脑充血两类,创新急惊风、癫狂防治理论;治疗上突出平肝潜阳、引药下行,滋肾补脑,创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名方;重视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并提出具体方法.
作者:李金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重点研究脑血管手术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其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手术的脑血管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各61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分析组的住院时间、SU出血时间分别为(189.5±40.2)天、(5.9±3.0)天,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20.5±50.5)天、(7.8±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SU复发率为6.56%,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措施服务理念应用于脑血管手术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具有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消化道SU的出血时间、有效控制患者产生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航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应用甲状腺素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甲状腺素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和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兰秋艳;许照权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合并心衰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表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表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效果显著.
作者:周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眼底出血患者112例(179眼),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80眼)和对照组56例(79眼),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四草化瘀汤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愈28眼,显效35眼,有效21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12眼,显效26眼,有效33眼,无效18眼,总有效率为79.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李兴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方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方式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殷丽颖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出现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12月急性心绞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发病情况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发病的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增加氯吡格雷药物,疗效更加显著,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作息调整、饮食指导、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炎琥宁冻干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充血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治疗3天后肺部X线胸片检查正常比例、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比例.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64.8%,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充血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研究组患者肺部X线胸片检查正常比例、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促进机体体征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刘二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CT在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诊断,分析血肿数量、血肿部位、血肿形态、水肿带及占位效应.结果 共检出血肿340个,包括单发血肿313例(97.81%)及多发血肿7例(2.29%),单发血肿的比例显著高于多发血肿;血肿体积1.7~ 11.7 cm3;血肿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共179个,比例为52.65%,对应例数为166例;其次为丘脑部位,共发现血肿75个,比例为22.06%,对应例数为68例,上述两个部位的血肿数量显著多于其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243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系统109例、破入同侧侧脑室38例、血肿破入双侧侧脑室24例、破入三脑室18例、破入四脑室9例、破入全脑室17例、破入蛛网膜下腔5例.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伤、准确性高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董海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智醒脑方口服及血塞通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MMSE、HDS、QL、ADL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爽;杨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脑血栓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天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症状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并探讨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严密的手术监测,患者的急性脑积水症状都被及时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痊愈出院患者52例,痊愈率达94.55%,其余3例中发生单侧肢体功能障碍2例,语言障碍1例.结论 严密监测颅脑术后患者的症状表现,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对急性脑积水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采取精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来服务于患者,能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丁蜓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经过护理后,其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付悦佳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