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李红梅;原丽萍

关键词:超声斑点追踪显像, 高血压, 左心室心肌肥厚, 左心室舒张功能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纳入到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测量(LVEF),然后对两组受检对象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进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LVEDD、LVESD、LVEDV、LVE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中,观察组受检对象的收缩末扭转、等容舒张末扭转明显增大,达解旋峰速时间明显延长,解旋率、5%舒张期解旋程度、15%舒张期解旋程度、30%舒张期解旋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用于评价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是可行的,能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显著低于照组,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5.59%,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和谐关系,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拉孜依拉·达里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有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4.0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88.00%,且两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心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周云侠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中医治疗肛门失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肛门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3我院收治的肛门失禁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参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Vaizey失禁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肛门失禁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肛门控制能力,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文金明;文晨;李红娟;胡燕;文运良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并分析合理用药,保证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合理用药的策略.结果 48例患者中存在用药问题5例,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分别为配伍用药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诊断及用药不符及用药禁忌症被忽略.结论 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提升心血管内科临床合理药物的关键,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殷江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的血液保护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拟行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30min (T2)、手术完成(T3)及手术后1天(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血样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经研究发现, (1)两组患者T1 ~T4各时点SpO2未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于T4时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T3时点MAP及HR明显高于T2时点,T2时点明显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T1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观察组各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韩佩青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比对两组患者各个时段的HR(心率)、MAP(均动脉压).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麻醉后,比对组间T0(入室时)时刻的HR以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组间T1-T5时刻的HR以及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自身的影响较小.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研究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儿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结果观 察组患儿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对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使患儿的痛苦减轻.

    作者:阴俊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 2012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止咳平踹、退烧退热以及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齐岩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导管栓溶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尊重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以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治疗满意度作为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的参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入院时间显著减少;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作者:尚淑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心脏多排螺旋CT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心脏多排螺旋CT常用于冠心病的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心脏多排螺旋CT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此展开综述,并探讨心脏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希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运用研究

    目的 探索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郭银秋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并在围术期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与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术后转归、术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6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方案后,术中出血控制情况良好,没有术后早期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47例非肿瘤患者应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回输后患者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后患者手术后的红细胞压积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异体血输注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园园;陈春玲;薛韵;张蕾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包括饮食、心理和呼吸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100例患儿,痊愈出院98例,并发呼吸衰竭1例、合并心力衰竭1例,经抢救及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给予肺炎患几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莲;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探讨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脑血管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合药量添加相应的氯化钠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疗效,其中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3.3% (70/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 (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方法运用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史广文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结果 其中,治愈10例,好转15例,恶化自动出院3例,死亡7例,死亡均为复发者,病死率为17.50%.结论 由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有高血糖、高血脂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粘度增高,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尤为关键.

    作者:付丽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心理干预在改善TURP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改善TURP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TURP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结果 对于心理状态,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疗效,实验组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应用在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 ~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0 mg/d,治疗时间是2个月,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电图结果改善情况和复发率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钙的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缓解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阿托伐他汀钙值得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

    作者:高冠男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7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生化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参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发作4h、12 h、24 h、2天的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LDHL、谷草转氨酶(AST)以及4天的cTN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特点,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潘宁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比较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痛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运动平板试验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运动平极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运动平板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左回旋支病变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较低.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价值优于运动平板试验,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志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究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心肌损伤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损伤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心肌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各项指标,值得运用于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琛琛;张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