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毕晓芳;黄艳清

关键词:冠心病, 血清胆红素, 尿酸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员1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尿酸检验以及血清胆红素检验,对比两组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经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检验,其尿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健康人员,2项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检测指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钾、血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发室性早搏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短暂性脑缺血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价值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MRI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为98.33%、缓解期阳性检出率为9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1.67%、70%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年脑卒中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有显著意义,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于风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观察组为无血栓患者,观察组为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患者,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在血常规指标中,观察组的白蛋白、血小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D-二聚体和门静脉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液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非肿瘤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作者:杨黎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尿激酶和左旋精氨酸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溶栓治疗手段,治疗组采用尿激酶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TEMI患者,采用尿激素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能够很好的保护损伤的心肌,减少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赵井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灌流的中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肝素组和高浓度肝素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其它部位出血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肝素组患者插管部位的出血发生率明显的高于低浓度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肝素盐水更加合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参麦联合黄芪治疗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BNP的影响

    心功能不全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心肌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会逐渐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往往效果欠佳.研究发现参脉注射液具有改善左室舒缩功能,减轻缺血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抗氧自由基的作用[1].黄芪注射液能增强心脏收缩力,扩张冠状血管、肾脏血管[2].因此,我们将两者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欣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尿毒症、左心衰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尿毒症康复得分、左心衰康复得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云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单纯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合并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各病症分别为97例、131例、127例、124例、561例.对其各项指标加以分析,综合考虑并对患者心肾血管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合并症各例中,三组均低于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的左室质量及指数(P<0.05).结论 代谢紊乱普遍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几乎占到90%以上,当其合并糖尿病、MS时会损伤血管,当其合并腹型肥胖使左心室肥厚症状加重.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ICU收治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患者焦虑自评量(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玉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80例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死于顽固性全心衰竭1例,死于心室纤颤3例,抢救成功率为95%.结论早期及时诊断分析,正确判断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金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小儿心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小儿心血管病的临床特征和其确诊医治方式,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的患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查看床病例报告,探究详细的诊治经过.结果 此次入选的63例患儿中,一期治疗痊愈者共58例,痊愈率为92.06%;其余5例一期治疗未能痊愈,进一步治疗,经临床观察均痊愈.结论 对于小儿心血管病患儿,采取趁早发现及时治疗,同时完成正确救治的方式效果显著,具备痊愈率大幅度提升的优势;因此,值得采纳并应用.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疮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各种疮疡患者,采取中医外科“消法”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王海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及超声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临床及超声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临床诊断及超声诊断对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阳性率较临床诊断阳性率更高,且超声诊断阴性率较临床诊断阴性率更低(P<0.05);超声诊断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的发病至诊断时间较临床诊断时间更短(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阳性率较采用临床诊断阳性率更高,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红梅;雷通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可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与脑保护59例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幕上HICH急诊开颅手术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非颅内压监测组;观察组为颅内压监测组;比较两组ICU监护时间、脱水剂应用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及脱水剂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HICH患者进行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情况,从而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韩佩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价值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评析

    目的 对房颤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应用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疗法治疗房颤,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心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基于7例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

    目的 本文将对患有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在治疗方法上进行尝试,探究低分子肝素钠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有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7例,均使用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进行治疗.结果 在治疗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过程中,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6例,病情恶化患者1例,终死亡.结论 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十分严重且复杂,而急性肺栓塞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并发症之一,在对进行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不能只关注效果,而要结合护理方面对患者做出综合的评价,当病情稳定是才可采取抗凝治疗,所以,护理工作也是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在对其护理时要加强措施,保证效果,做好观察,以及必要的体位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作者:徐艳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冠状动脉系统相关川畸病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加强认识,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川畸病患儿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川畸病患儿均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脱皮、皮疹及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多见.实验室检查早期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血小板早期正常,以后增多,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体温多数于48 h内得到控制,1例72 h后体温仍未控制,予二次丙球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出院时复查心彩超冠状动脉未见扩张或已扩张的冠状动脉明显回缩.结论 小儿川畸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手中硬肿、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结合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早期做出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体温,预防或减轻冠状动脉受损情况,改善预后.

    作者:赵海霞;柴向军;王巧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