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价值对照分析

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关键词:HCH, 常规开颅术,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价值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单纯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合并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各病症分别为97例、131例、127例、124例、561例.对其各项指标加以分析,综合考虑并对患者心肾血管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合并症各例中,三组均低于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的左室质量及指数(P<0.05).结论 代谢紊乱普遍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几乎占到90%以上,当其合并糖尿病、MS时会损伤血管,当其合并腹型肥胖使左心室肥厚症状加重.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特殊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血糖与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血糖与血压值逐渐向正常水平趋近,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6.7%.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趋于好转.

    作者:宋金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及超声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临床及超声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临床诊断及超声诊断对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阳性率较临床诊断阳性率更高,且超声诊断阴性率较临床诊断阴性率更低(P<0.05);超声诊断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的发病至诊断时间较临床诊断时间更短(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阳性率较采用临床诊断阳性率更高,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红梅;雷通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患者13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利福平、雷米封等西药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需求给予腹腔穿刺抽取腹腔积液;研究组患者加用我院针对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拟定的腹水散结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腹水吸收时间、治疗期间抽腹水次数.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8.8%,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水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抽腹水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刺,可有效改善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值得广为推进.

    作者:崔书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基于心脑血管病中相关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对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药理发展、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脑血管疾病中运用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病例,对中药的成分、价格、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使用中药注射剂具有较好的疗效,在销售金额上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使用康艾注射液、血栓通、丹红注射液的用药频率较高.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加大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加强用药的合理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斯琴;郭素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尿毒症、左心衰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尿毒症康复得分、左心衰康复得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分析

    左心功能衰竭时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压力增高是心源性肺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与其他部分疾病较为相似,非常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因此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概述、肺水肿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出发,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今后临床诊断及治疗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提供参考.

    作者:林邹卿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与脑保护59例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幕上HICH急诊开颅手术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非颅内压监测组;观察组为颅内压监测组;比较两组ICU监护时间、脱水剂应用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及脱水剂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HICH患者进行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情况,从而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韩佩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46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在给予特定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优于西医,并且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现象极少出现.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副作用少疗效好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王增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浅析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分析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西地兰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毕开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临床诊疗

    目的 探究对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应用拉西地平、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拉西地平、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应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田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分别是80.4%与97.5%,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更佳.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相对于对照组的31.71%的不良反应发病率,观察组仅为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赵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作为妊高症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可观的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引起的.结论 在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崔丹;郑虹;马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血浆置换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疗效及临床护理的配套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栓性TTP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浆置换治疗,并对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各生化数据进行数据记录.在治疗的过程中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2例(92.3%),转院1例(7.7%).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确切,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闫争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护理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选取10例单纯鼾症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开展睡眠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睡眠参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与总睡眠时间的比值、血氧下降次数、伴呼吸紊乱微觉醒、呼吸暂停指数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伴呼吸紊乱微觉醒、血氧饱和度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与患者合并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做好患者的睡眠监测与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

    作者: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基于白芷川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用药疗效

    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白芷、川芎在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进行研究,为开发新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白芷、川芎完成具体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芷的主要功效是舒张动脉血管,改变血液粘稠度,而川芎能够有效地的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使用白芷、川芎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丽;焦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螺旋CT在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螺旋CT检测,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 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产生与患者钙化比例以及冠脉狭窄比例等有着直接联系.结论 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螺旋CT检测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王华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