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玉
目的 对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150万U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前用25%的硫酸镁30 mL加10%葡萄糖溶液30mL静脉滴注,再给予机化液500mL加25%的硫酸镁20 mL静脉滴注,分别视两组患者的病情给予阿司匹林或肝素.结果 对照组的再通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前加入镁剂进行静脉滴注,有利于对RA的预防,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晓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检测两组患者SUA及Hcy指标.结果 实验组SUA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SUA患者、高Hcy患者、高SUA及高Hcy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Hcy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心血管病危害因素.结果 多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常见独立性危害因素是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置信区间:1.715~2.833;OR:2.132;P<0.05),其他因素涉及高胆固醇因素、抽烟因素、年龄因素以及高血压因素等.单因素结果:患者冠脉组织狭窄程度积分越高、同时冠状动脉病变组织的数量越多,出现危害因素的几率会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常见独立性危害因素为糖尿病,在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中,需要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干预及防治,从而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作者:王廷会;张少峰;马剑华;刘玉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螺旋CT检测,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 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产生与患者钙化比例以及冠脉狭窄比例等有着直接联系.结论 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螺旋CT检测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王华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88±2.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43±2.6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杨艳芝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与高血压病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结果 观察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等的综合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患者的病症恢复.
作者:李维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医、西医结合治疗MI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MI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结合组61例和控制组60例,结合组采用西医及中医疗法,控制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控制组MI患者的有效率为76.67%,结合组MI患者为90.16%,控制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MI的疗效.
作者:葛汝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终手术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分别记为CT组、超声组.比较观察64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确诊率以及两种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确诊率为91.5%,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诊断,确诊65例,包括合并其他畸形患者;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全1例,有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各1例未诊断出.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确诊44例,同样包括合并各种畸形患者;误诊3例,4例未诊断出;漏诊20例;其余诊断结果与螺旋CT检验一致.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准确率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雪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改变情况等.结果 本次纳入研究的98例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之后,手术成功92例,成功率为93.88%;失败6例,失败率为6.12%.失败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2.04%)、术后血压不升2例(2.04%)、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1.02%)、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1.02%).结论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诸多,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此有必要针对患者采取控制血压、使用相应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测评估,进一步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贺志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表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总结.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特征,并找到其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病患中在住院治疗期间及出院一周内出现感染的患者占总数的10.5%,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相对明显的意识障碍并伴随相对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科是出现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以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疾病治愈率,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体验.
作者:李刚;李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早搏次数.结果 研究组心率及QT离散间期度(QT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搏相关次数均此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而且还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金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IgA肾病蛋白尿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三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联合中医辨证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GF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三环治疗法可有效提高IgA肾病蛋白尿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
作者:建晓珂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幕上HICH急诊开颅手术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非颅内压监测组;观察组为颅内压监测组;比较两组ICU监护时间、脱水剂应用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及脱水剂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HICH患者进行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情况,从而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韩佩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血浆置换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疗效及临床护理的配套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栓性TTP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浆置换治疗,并对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各生化数据进行数据记录.在治疗的过程中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2例(92.3%),转院1例(7.7%).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确切,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闫争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本文将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成果方面进行实际探索,力求得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01月~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照组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率高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疗效优于他汀类药物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有助于患者恢复.
作者:杨继平;马金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引起的.结论 在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崔丹;郑虹;马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在当今临床药物的应用中,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目前经多项临床研究证明,选择性地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会一定程度地引发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包括心肌梗死、心衰以及高血压等,此类不良事件尤其好发于有心血管疾病史患者.对此类患者,在无其他可代替的药物时,可使用COX-2抑制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采取小剂量,且不可持续使用过长时间,因此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运用需慎重.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T型钙通道存在于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其在心脏自律性、细胞生长和心脏重塑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心脏患有某些疾病时T型钙通道的表达增多,因此充分了解T型钙通道及其调节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此外对T型钙通道阻滞剂的进一步研究,可对心脏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雁飞;李斌;潘一龙;李晓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正确治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治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孕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24 h内的心衰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72例,分娩单胎70例,双胎2例,早产儿22例,足月分娩50例.无新生儿死亡,两组患者出生新生儿的Apgar评分正常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纠正心力衰竭并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关键,行剖宫产并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唯一选择.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