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李君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钾、血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发室性早搏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美托洛尔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美托洛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改善状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心肌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良好预后,疗效显著.
作者:兰习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的使用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李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西地兰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毕开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将对中药注射剂静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所表现出独特的疗效和强大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了解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使用中药注射剂静滴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肠溶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满意度评价中,观察组也取得更多的信任.结论 中药注射剂静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素红;斯琴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急诊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症类型、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 其中心血管类疾病为58.32%,脑血管疾病为33.88%.采取相应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因治疗无效死亡39例,死亡率为7.8%.结论 临床上应该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对相应的病症做出提前预防,才能在佳治疗时间内给予治疗.
作者:郭建宁;李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ICU收治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患者焦虑自评量(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玉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尿毒症、左心衰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尿毒症康复得分、左心衰康复得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小儿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加强认识,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川畸病患儿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川畸病患儿均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脱皮、皮疹及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多见.实验室检查早期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血小板早期正常,以后增多,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体温多数于48 h内得到控制,1例72 h后体温仍未控制,予二次丙球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出院时复查心彩超冠状动脉未见扩张或已扩张的冠状动脉明显回缩.结论 小儿川畸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手中硬肿、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结合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早期做出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体温,预防或减轻冠状动脉受损情况,改善预后.
作者:赵海霞;柴向军;王巧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2,P>0.0S).结论 对于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急性加重期短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营养,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周春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评析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各41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 (39/41)、73.2% (3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是一种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把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措施,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3%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措施的采取疗效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
作者:杨铁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十分广泛,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能够起到多环节控制作用,从而保护心肌细胞与心脏功能,但从安全性上看,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胺碘酮,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计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动态心电图(DCG)系美国物理学博士、实验物理学家Holter于1957年所发明.自1961以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应用,这一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被广泛应用.动态心电图已经实现十二导联实时分析,可以做到精确的自动判别,其不仅保留了三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的权威性以及ST-T的敏感性,还可以根据多导联的方法对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并定位诊断,实现对心肌缺血部位的动态观察,实时掌握缺血情况[1].然而,在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时由于患者不主动配合检查以及各种因素影响,记录到的心电图形会出现较多的干扰和伪差,影响了分析的速度,不适症状诱发率低、生活日志填写不合格、监测的时间不完整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准确性.动态心电图的伪差是由患者自身、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会影响正确的诊断[2].为了减小动态心电图的伪差,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对动态心电图常见伪差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措施.
作者:樊冬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上进行归纳总结,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门诊中西药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进行分类调查.结果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联合用药率也随之增大,此外不合理用药会直接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阻碍患者的康复.结论 药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够为患者合理用药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焦艳;王东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康复训练结合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粘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以关节镜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西医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 (4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8% (3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康复训练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粘连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连纪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药理发展、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脑血管疾病中运用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病例,对中药的成分、价格、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使用中药注射剂具有较好的疗效,在销售金额上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使用康艾注射液、血栓通、丹红注射液的用药频率较高.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加大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加强用药的合理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斯琴;郭素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幕上HICH急诊开颅手术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非颅内压监测组;观察组为颅内压监测组;比较两组ICU监护时间、脱水剂应用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及脱水剂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HICH患者进行急诊开颅手术麻醉与脑保护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情况,从而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韩佩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正确治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治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孕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24 h内的心衰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72例,分娩单胎70例,双胎2例,早产儿22例,足月分娩50例.无新生儿死亡,两组患者出生新生儿的Apgar评分正常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纠正心力衰竭并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关键,行剖宫产并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唯一选择.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