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丁田

关键词:硫酸镁, 硝苯地平, 妊高症
摘要:目的 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作为妊高症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可观的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分别是80.4%与97.5%,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更佳.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相对于对照组的31.71%的不良反应发病率,观察组仅为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赵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2,P>0.0S).结论 对于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急性加重期短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营养,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周春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护理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选取10例单纯鼾症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开展睡眠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睡眠参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与总睡眠时间的比值、血氧下降次数、伴呼吸紊乱微觉醒、呼吸暂停指数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伴呼吸紊乱微觉醒、血氧饱和度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与患者合并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做好患者的睡眠监测与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

    作者: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为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则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FPG(5.71±0.42)mmol/L、2 h-PBG值(7.95 ±0.47) 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2±0.58)mmol/L、(8.57±0.54)mmol/L,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蕾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尿毒症、左心衰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尿毒症康复得分、左心衰康复得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患者13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利福平、雷米封等西药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需求给予腹腔穿刺抽取腹腔积液;研究组患者加用我院针对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拟定的腹水散结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腹水吸收时间、治疗期间抽腹水次数.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8.8%,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水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抽腹水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刺,可有效改善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值得广为推进.

    作者:崔书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检测两组患者SUA及Hcy指标.结果 实验组SUA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SUA患者、高Hcy患者、高SUA及高Hcy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Hcy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浅析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分析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西地兰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兰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毕开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探究小儿高血压合并肺炎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小儿高血压合并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肺炎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肺炎相关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喘憋、咳嗽、哮鸣青、湿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其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肺炎的患儿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郭燕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针灸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与心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与心率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门诊确诊为一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决定实施为期6周的针灸隔天治疗,之后就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和坐位血压及心率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有61例血压发生显著下降(P<0.05),有效率为87.14%;与治疗前心率(77.4±6.1)次/分相比,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心率降低到(71.9±5.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ICU收治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患者焦虑自评量(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ICU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玉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对心脑血管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探讨

    众所周知,心血管科是有风险的一个科室,它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特殊性、多变性和突发性.这就对护理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笔者多年的护理经验入手,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对其防范措施进行简要说明,以期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李娜;丁圆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微创穿刺治疗术与钻孔引流治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疾病患者120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其平均分为穿刺组与引流组,结果 穿刺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为8.3%,低于引流组的35%;穿刺组患者的健康康复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8.3%;穿刺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1.6%,低于引流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硬模下血肿疾病采用微创穿刺治疗技术相比较采用钻孔引流治疗方法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秀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研究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超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对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70岁组47例与≥70岁高龄组42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70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为59.5%,左心房内径≥39 mm为69.0%,左心房内径≥50 mm为73.8%,均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心源性死亡率为38.1%,高于<70岁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应积极行心脏超声检查,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改善预后.

    作者:杜静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营养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肾衰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营养护理干预,观察营养状况,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营养正常13例(46.4%),高于对照组的4例(14.3%);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牛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单纯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合并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各病症分别为97例、131例、127例、124例、561例.对其各项指标加以分析,综合考虑并对患者心肾血管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合并症各例中,三组均低于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的左室质量及指数(P<0.05).结论 代谢紊乱普遍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几乎占到90%以上,当其合并糖尿病、MS时会损伤血管,当其合并腹型肥胖使左心室肥厚症状加重.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自拟舒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自拟舒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胺碘酮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胺碘酮+自拟舒心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1个月内心律失常平均发生次数.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一个月内心律失常平均发生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自拟舒心汤加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霞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性探讨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改变情况等.结果 本次纳入研究的98例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之后,手术成功92例,成功率为93.88%;失败6例,失败率为6.12%.失败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2.04%)、术后血压不升2例(2.04%)、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1.02%)、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1.02%).结论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诸多,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此有必要针对患者采取控制血压、使用相应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测评估,进一步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贺志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西医结合治疗MI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MI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结合组61例和控制组60例,结合组采用西医及中医疗法,控制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控制组MI患者的有效率为76.67%,结合组MI患者为90.16%,控制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MI的疗效.

    作者:葛汝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