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

高敏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睡眠监测
摘要: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护理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选取10例单纯鼾症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开展睡眠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睡眠参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与总睡眠时间的比值、血氧下降次数、伴呼吸紊乱微觉醒、呼吸暂停指数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伴呼吸紊乱微觉醒、血氧饱和度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与患者合并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做好患者的睡眠监测与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性探讨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改变情况等.结果 本次纳入研究的98例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之后,手术成功92例,成功率为93.88%;失败6例,失败率为6.12%.失败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2.04%)、术后血压不升2例(2.04%)、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1.02%)、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1.02%).结论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诸多,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此有必要针对患者采取控制血压、使用相应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测评估,进一步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贺志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西医结合治疗MI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MI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结合组61例和控制组60例,结合组采用西医及中医疗法,控制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控制组MI患者的有效率为76.67%,结合组MI患者为90.16%,控制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MI的疗效.

    作者:葛汝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评析

    目的 对房颤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应用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疗法治疗房颤,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心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氯沙坦钾治疗在改善心率、控制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作为妊高症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可观的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治疗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冠心病患者采取40 mg/d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B组冠心病患者采取20 mg/d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持续8周之后,对两组冠心病病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23例冠心病病患中出现2例肌肉疼痛,2例消化系统异常,3例肝功能异常;B组23例冠心病病患中1例肌肉疼痛,1例消化系统异常,5例肝功能异常.两组冠心病病患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殷江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钾、血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发室性早搏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研究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超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对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70岁组47例与≥70岁高龄组42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70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为59.5%,左心房内径≥39 mm为69.0%,左心房内径≥50 mm为73.8%,均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心源性死亡率为38.1%,高于<70岁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应积极行心脏超声检查,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改善预后.

    作者:杜静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急诊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症类型、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 其中心血管类疾病为58.32%,脑血管疾病为33.88%.采取相应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因治疗无效死亡39例,死亡率为7.8%.结论 临床上应该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对相应的病症做出提前预防,才能在佳治疗时间内给予治疗.

    作者:郭建宁;李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临床诊疗

    目的 探究对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应用拉西地平、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拉西地平、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应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田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阿替洛尔治疗小儿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小儿心脏神经官能症实施阿替洛尔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心脏神经官能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疗法,观察组在基础疗法的条件下重点实施阿替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评分、HAMD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心脏神经官能症患儿,实施阿替洛尔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曲桂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检测两组患者SUA及Hcy指标.结果 实验组SUA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SUA患者、高Hcy患者、高SUA及高Hcy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Hcy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高血压病降压药物治疗的药学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病情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者用药以氨氯地平(38.5%)、缬沙坦(25.5%)为主;治疗后有效608例(76.0%),不良反应发生82例(10.25%),且不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确切,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对症选药,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朱雷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痔疮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围手术期药物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160例和实验组140例.实验组接受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抗菌药物预防治疗,仅单纯接受痔疮适宜手术治疗联合换药及中药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药费、术后感染率和重返手术率.结果 对照组的住院费用、药费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感染卒、重返手术率的指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对痔疮患者施行痔疮手术治疗联合换药及中药外用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总药费和住院费用,而感染率和重返手术率无明显增高,且住院时间无明显延长,故值得在今后的痔疮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管理中不断进行临床实践与总结.

    作者:刘丽;吕孟;杨乐;蔡钧玲;邓波;彭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汤宏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为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则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FPG(5.71±0.42)mmol/L、2 h-PBG值(7.95 ±0.47) 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2±0.58)mmol/L、(8.57±0.54)mmol/L,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蕾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动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00%,与常规心动图的符合率64.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准确率以及敏感性与常规心动图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实施诊断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宏艳;张娜;王艳朋;赵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分析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延迟组30例与溶栓组40例,溶栓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择期行PCI治疗;延迟组入院后即刻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PCI前冠状动脉(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延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预后,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洪雨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十分广泛,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能够起到多环节控制作用,从而保护心肌细胞与心脏功能,但从安全性上看,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胺碘酮,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计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