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红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烧伤后难愈性创面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深度烧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改善心血管疾病.同时,在创面治疗中,采用多次手术清创、人工植皮,修复等.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成功愈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后有残留创面.在换药治疗的15~20天得到了缓解及愈合.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深度烧伤的基础性病因很多.创伤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可以减少修复时间,并提高修复质量,治疗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韬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利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减低误诊以及漏诊问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上进行归纳总结,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门诊中西药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进行分类调查.结果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联合用药率也随之增大,此外不合理用药会直接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阻碍患者的康复.结论 药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够为患者合理用药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焦艳;王东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动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00%,与常规心动图的符合率64.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准确率以及敏感性与常规心动图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实施诊断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宏艳;张娜;王艳朋;赵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深入探究,讨论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依据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超声科收治的接受心脏超声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出心脏阳性比率为51%,与患者的真实程度相符度.结论 在高血压心脏病的检测中,心脏彩超的检查方式经济方便,准确率比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宁晓婷;肖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医、西医结合治疗MI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MI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结合组61例和控制组60例,结合组采用西医及中医疗法,控制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控制组MI患者的有效率为76.67%,结合组MI患者为90.16%,控制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MI的疗效.
作者:葛汝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评价自拟舒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胺碘酮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胺碘酮+自拟舒心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1个月内心律失常平均发生次数.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一个月内心律失常平均发生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自拟舒心汤加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霞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风心病的具体类型,采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32例(51.6%);有效25例(40.3%);无效5例(8.1%),总有效率为91.9%.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与心率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门诊确诊为一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决定实施为期6周的针灸隔天治疗,之后就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和坐位血压及心率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有61例血压发生显著下降(P<0.05),有效率为87.14%;与治疗前心率(77.4±6.1)次/分相比,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心率降低到(71.9±5.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终测定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愈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分别为(11.04±2.33)mmol/L, (5.89± 1.43) 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分别为(10.56±2.07) mmol/L,(7.87±1.68)mmol/L.通过对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测定后发现,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其疗效更加明显,治疗有效率为90.4%,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 (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更加有效,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秀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提高血常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5年3月~~9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比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健康体检者分为静脉血采血组和毛细血管血采血组,对比两组健康体检者在血常规诊断结果上的差异.结果 通过数据整理和对比,可以发现除了红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两项指标外,其余六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建议,在血常规检验中应该推荐使用静脉采血法,促进血常规诊断结果的提高,以促进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
作者:单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钾、血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发室性早搏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评定胸脾心痛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内一科治疗的胸脾心痛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西医组43例与综合组44例,西医组实施西医用药方案;综合组实施西医用药加血府逐瘀汤方案治疗,对两组用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用药3个疗程后,综合组有效率95.45%,西医组7907%,同时综合组纤维蛋白原指数、血浆粘度以及全血粘度等指标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府逐瘀汤方案应用于胸脾心痛病患者疗效突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是提升胸脾心痛病患者疗效的重要措施,在内科有持续性推广的意义.
作者:关志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在当今临床药物的应用中,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目前经多项临床研究证明,选择性地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会一定程度地引发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包括心肌梗死、心衰以及高血压等,此类不良事件尤其好发于有心血管疾病史患者.对此类患者,在无其他可代替的药物时,可使用COX-2抑制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采取小剂量,且不可持续使用过长时间,因此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运用需慎重.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作为妊高症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可观的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引起的.结论 在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崔丹;郑虹;马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总结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 医务人员应充分掌握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心肌酶普等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戚增明;吴晓杰;杨玉婷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150万U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前用25%的硫酸镁30 mL加10%葡萄糖溶液30mL静脉滴注,再给予机化液500mL加25%的硫酸镁20 mL静脉滴注,分别视两组患者的病情给予阿司匹林或肝素.结果 对照组的再通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前加入镁剂进行静脉滴注,有利于对RA的预防,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晓群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