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治疗风心病62例报告

张洪生

关键词:辨证治疗, 风心病,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风心病的具体类型,采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32例(51.6%);有效25例(40.3%);无效5例(8.1%),总有效率为91.9%.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氯沙坦钾治疗在改善心率、控制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与高血压病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结果 观察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等的综合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患者的病症恢复.

    作者:李维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螺旋CT在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螺旋CT检测,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 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产生与患者钙化比例以及冠脉狭窄比例等有着直接联系.结论 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螺旋CT检测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王华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88±2.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43±2.6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杨艳芝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观察中西医康复训练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粘连的疗效

    目的 观察中西医康复训练结合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粘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以关节镜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西医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 (4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8% (3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康复训练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粘连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连纪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特殊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血糖与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血糖与血压值逐渐向正常水平趋近,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6.7%.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趋于好转.

    作者:宋金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早搏次数.结果 研究组心率及QT离散间期度(QT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搏相关次数均此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而且还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金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辨证治疗风心病62例报告

    目的 研究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风心病的具体类型,采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32例(51.6%);有效25例(40.3%);无效5例(8.1%),总有效率为91.9%.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00例与老年组120例,再在这个基础上分为老年脑卒中组与老年非脑卒中组,各60例;非老年脑卒中组与非老年非脑卒中组,各50例.分析患者血压特点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脑卒中组患者的日平均收缩压以及夜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非老年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全天平均的舒张压、日平均舒张压以及夜平均舒张压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血压昼夜的节律性明显比非老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有充分掌握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了解血压变化和脑卒中间存在的关系,才可以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脑肿瘤化疗疗效与磁共振成像强化效应的关系分析

    目的 对脑肿瘤化疗疗效与MRI强化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诊断分析结果与治疗方案、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以研究患者脑肿瘤化疗疗效与MRI强化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结果 临床检查与诊断显示,原发性脑肿瘤患者31例,包括MRI无明显强化患者19例和明显强化患者12例,转移性脑肿瘤患者89例,包括MRI无明显强化患者7例和明显强化患者82例.此外,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同种化疗方案下,MRI有无明显强化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明显强化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脑肿瘤患者,同种化疗方案下MRI有无明显强化患者疗效以及MRI明显强化患者的不同化疗方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化疗疗效的好坏与MRI强化效应强弱呈一定的相关性,对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佳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螺旋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终手术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分别记为CT组、超声组.比较观察64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确诊率以及两种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确诊率为91.5%,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诊断,确诊65例,包括合并其他畸形患者;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全1例,有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各1例未诊断出.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确诊44例,同样包括合并各种畸形患者;误诊3例,4例未诊断出;漏诊20例;其余诊断结果与螺旋CT检验一致.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准确率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雪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静脉血与毛细血管血常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提高血常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5年3月~~9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比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健康体检者分为静脉血采血组和毛细血管血采血组,对比两组健康体检者在血常规诊断结果上的差异.结果 通过数据整理和对比,可以发现除了红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两项指标外,其余六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建议,在血常规检验中应该推荐使用静脉采血法,促进血常规诊断结果的提高,以促进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

    作者:单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实际疗效,更深入的找到儿科疾病的出现规律.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各类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比针对相应疾病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儿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疾病,但容易破坏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有效、显著的治疗儿科疾病,降低药物对儿童的损伤,调理儿童体内平衡,实现疾病的治愈与免疫系统的提高.

    作者:董雪;赵萍;刘秀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灌流的中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肝素组和高浓度肝素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其它部位出血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肝素组患者插管部位的出血发生率明显的高于低浓度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肝素盐水更加合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定胸脾心痛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内一科治疗的胸脾心痛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西医组43例与综合组44例,西医组实施西医用药方案;综合组实施西医用药加血府逐瘀汤方案治疗,对两组用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用药3个疗程后,综合组有效率95.45%,西医组7907%,同时综合组纤维蛋白原指数、血浆粘度以及全血粘度等指标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府逐瘀汤方案应用于胸脾心痛病患者疗效突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是提升胸脾心痛病患者疗效的重要措施,在内科有持续性推广的意义.

    作者:关志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可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2,P>0.0S).结论 对于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急性加重期短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营养,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周春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对症治疗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训练前后认知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训练后1个月、2个月的MMSE、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行超然;采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hs-CRP、TC、LDL-C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作者:孙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西医结合治疗MI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MI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结合组61例和控制组60例,结合组采用西医及中医疗法,控制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控制组MI患者的有效率为76.67%,结合组MI患者为90.16%,控制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MI的疗效.

    作者:葛汝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