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临床实验研究

董雪;赵萍;刘秀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科疾病, 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实际疗效,更深入的找到儿科疾病的出现规律.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各类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比针对相应疾病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儿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疾病,但容易破坏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有效、显著的治疗儿科疾病,降低药物对儿童的损伤,调理儿童体内平衡,实现疾病的治愈与免疫系统的提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治疗风心病62例报告

    目的 研究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风心病的具体类型,采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32例(51.6%);有效25例(40.3%);无效5例(8.1%),总有效率为91.9%.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分析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延迟组30例与溶栓组40例,溶栓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择期行PCI治疗;延迟组入院后即刻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PCI前冠状动脉(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延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预后,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洪雨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评析

    目的 评析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各41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 (39/41)、73.2% (3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是一种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研究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超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对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70岁组47例与≥70岁高龄组42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70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为59.5%,左心房内径≥39 mm为69.0%,左心房内径≥50 mm为73.8%,均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心源性死亡率为38.1%,高于<70岁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应积极行心脏超声检查,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改善预后.

    作者:杜静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联合疗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终测定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愈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分别为(11.04±2.33)mmol/L, (5.89± 1.43) 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分别为(10.56±2.07) mmol/L,(7.87±1.68)mmol/L.通过对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测定后发现,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其疗效更加明显,治疗有效率为90.4%,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 (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更加有效,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秀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心血管病危害因素.结果 多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常见独立性危害因素是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置信区间:1.715~2.833;OR:2.132;P<0.05),其他因素涉及高胆固醇因素、抽烟因素、年龄因素以及高血压因素等.单因素结果:患者冠脉组织狭窄程度积分越高、同时冠状动脉病变组织的数量越多,出现危害因素的几率会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常见独立性危害因素为糖尿病,在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中,需要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干预及防治,从而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作者:王廷会;张少峰;马剑华;刘玉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美托洛尔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美托洛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改善状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心肌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良好预后,疗效显著.

    作者:兰习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氯沙坦钾治疗在改善心率、控制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早搏次数.结果 研究组心率及QT离散间期度(QT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搏相关次数均此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而且还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金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2,P>0.0S).结论 对于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急性加重期短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营养,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周春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微创穿刺治疗术与钻孔引流治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疾病患者120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其平均分为穿刺组与引流组,结果 穿刺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为8.3%,低于引流组的35%;穿刺组患者的健康康复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8.3%;穿刺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1.6%,低于引流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硬模下血肿疾病采用微创穿刺治疗技术相比较采用钻孔引流治疗方法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秀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十分广泛,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能够起到多环节控制作用,从而保护心肌细胞与心脏功能,但从安全性上看,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胺碘酮,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计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分析黄芪参脉汤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参脉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心肌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参脉汤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良好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杨京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分析

    目的 探讨对老年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病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实施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 在实施老年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时,有效的风险规避可以降低患者循环不稳定发生的几率,并可以减少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结论 在老年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中,有效的术中风险规避可以减低患者心肌缺血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患者康复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忠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基于白芷川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用药疗效

    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白芷、川芎在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进行研究,为开发新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白芷、川芎完成具体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芷的主要功效是舒张动脉血管,改变血液粘稠度,而川芎能够有效地的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使用白芷、川芎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丽;焦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普通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普通组给予普通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复发率为1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3%.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患者的康复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表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总结.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特征,并找到其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病患中在住院治疗期间及出院一周内出现感染的患者占总数的10.5%,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相对明显的意识障碍并伴随相对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科是出现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以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疾病治愈率,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体验.

    作者:李刚;李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分析

    左心功能衰竭时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压力增高是心源性肺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与其他部分疾病较为相似,非常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因此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概述、肺水肿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出发,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今后临床诊断及治疗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提供参考.

    作者:林邹卿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监测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护理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选取10例单纯鼾症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开展睡眠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睡眠参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与总睡眠时间的比值、血氧下降次数、伴呼吸紊乱微觉醒、呼吸暂停指数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伴呼吸紊乱微觉醒、血氧饱和度下降、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与患者合并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做好患者的睡眠监测与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

    作者: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疮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各种疮疡患者,采取中医外科“消法”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王海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