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雨
目的 分析对比缬沙坦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内科收治的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7%,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进行常规体检、离子、尿RT、血-RT等检查时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结论 缬沙坦相对于传统的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疗效更加,而且对于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其他方面的副作用影响较低,耐受性好,适合选用为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作者:孙新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众所周知,心血管科是有风险的一个科室,它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特殊性、多变性和突发性.这就对护理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笔者多年的护理经验入手,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对其防范措施进行简要说明,以期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李娜;丁圆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观察组为无血栓患者,观察组为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患者,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在血常规指标中,观察组的白蛋白、血小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D-二聚体和门静脉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液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非肿瘤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作者:杨黎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采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苟彦禄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云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利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减低误诊以及漏诊问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肠梗阻合并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77%,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结论在IO合并CHD患者治疗过程中行责任制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白国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急性加重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2,P>0.0S).结论 对于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急性加重期短期采取胃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营养,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周春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将对中药注射剂静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所表现出独特的疗效和强大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了解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使用中药注射剂静滴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肠溶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满意度评价中,观察组也取得更多的信任.结论 中药注射剂静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素红;斯琴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及超声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临床及超声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临床诊断及超声诊断对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阳性率较临床诊断阳性率更高,且超声诊断阴性率较临床诊断阴性率更低(P<0.05);超声诊断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的发病至诊断时间较临床诊断时间更短(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阳性率较采用临床诊断阳性率更高,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红梅;雷通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终手术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分别记为CT组、超声组.比较观察64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确诊率以及两种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确诊率为91.5%,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诊断,确诊65例,包括合并其他畸形患者;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全1例,有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各1例未诊断出.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确诊44例,同样包括合并各种畸形患者;误诊3例,4例未诊断出;漏诊20例;其余诊断结果与螺旋CT检验一致.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准确率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雪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黄芪参脉汤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参脉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心肌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参脉汤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良好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杨京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分别是80.4%与97.5%,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更佳.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相对于对照组的31.71%的不良反应发病率,观察组仅为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赵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对老年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病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实施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 在实施老年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时,有效的风险规避可以降低患者循环不稳定发生的几率,并可以减少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结论 在老年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中,有效的术中风险规避可以减低患者心肌缺血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患者康复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忠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交锁髓内针联合中医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交锁髓内针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针联合中医对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春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00例与老年组120例,再在这个基础上分为老年脑卒中组与老年非脑卒中组,各60例;非老年脑卒中组与非老年非脑卒中组,各50例.分析患者血压特点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脑卒中组患者的日平均收缩压以及夜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非老年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全天平均的舒张压、日平均舒张压以及夜平均舒张压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血压昼夜的节律性明显比非老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有充分掌握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了解血压变化和脑卒中间存在的关系,才可以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扩血管药物和抗凝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心电图的指标.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比对照组要小,在心绞痛发生时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水平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诊疗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有关的检查报告、治疗过程、术后护理.结果 46例患者中,明显好转或者治愈40例,死亡6例;并且其中有2例死于心功能衰竭,4例死于脑梗死.结论 采取抗病毒、干扰素或者干扰素诱导剂治疗手段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1].
作者:李仁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引起的.结论 在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崔丹;郑虹;马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终测定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愈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分别为(11.04±2.33)mmol/L, (5.89± 1.43) 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分别为(10.56±2.07) mmol/L,(7.87±1.68)mmol/L.通过对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测定后发现,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其疗效更加明显,治疗有效率为90.4%,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 (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更加有效,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秀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