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张海英

关键词:氯沙坦钾, 原发性, 高血压, 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氯沙坦钾治疗在改善心率、控制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探索

    目的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深入探究,讨论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依据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超声科收治的接受心脏超声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出心脏阳性比率为51%,与患者的真实程度相符度.结论 在高血压心脏病的检测中,心脏彩超的检查方式经济方便,准确率比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宁晓婷;肖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46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在给予特定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优于西医,并且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现象极少出现.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副作用少疗效好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王增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云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评析

    目的 对房颤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应用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疗法治疗房颤,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心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灌流的中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肝素组和高浓度肝素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其它部位出血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肝素组患者插管部位的出血发生率明显的高于低浓度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肝素盐水更加合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辨证治疗风心病62例报告

    目的 研究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风心病的具体类型,采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32例(51.6%);有效25例(40.3%);无效5例(8.1%),总有效率为91.9%.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风心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表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总结.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特征,并找到其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病患中在住院治疗期间及出院一周内出现感染的患者占总数的10.5%,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相对明显的意识障碍并伴随相对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科是出现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以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疾病治愈率,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体验.

    作者:李刚;李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与对照组(没有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比对照组的治疗满意程度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患病率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通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血压.

    作者:孔冰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员1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尿酸检验以及血清胆红素检验,对比两组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经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检验,其尿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健康人员,2项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毕晓芳;黄艳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静脉血与毛细血管血常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提高血常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5年3月~~9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比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健康体检者分为静脉血采血组和毛细血管血采血组,对比两组健康体检者在血常规诊断结果上的差异.结果 通过数据整理和对比,可以发现除了红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两项指标外,其余六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建议,在血常规检验中应该推荐使用静脉采血法,促进血常规诊断结果的提高,以促进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

    作者:单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6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诊疗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有关的检查报告、治疗过程、术后护理.结果 46例患者中,明显好转或者治愈40例,死亡6例;并且其中有2例死于心功能衰竭,4例死于脑梗死.结论 采取抗病毒、干扰素或者干扰素诱导剂治疗手段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1].

    作者:李仁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普通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普通组给予普通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复发率为1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3%.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患者的康复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钾、血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发室性早搏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约25%.笔者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佐.

    作者:李东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血管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验结果探析

    目的 分析血脂检验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具有何种诊断价值以及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在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8名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的血脂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载脂蛋白B (Apo-B).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载脂蛋白AI (Apo-AI)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检验情况以及各项指标均有较为明显的异常,而这些异常有利于在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岳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与高血压病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结果 观察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等的综合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患者的病症恢复.

    作者:李维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临床诊疗

    目的 探究对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应用拉西地平、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拉西地平、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肠功能紊乱伴高血压患者者应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田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早搏次数.结果 研究组心率及QT离散间期度(QT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搏相关次数均此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心律失常,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而且还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金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为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则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FPG(5.71±0.42)mmol/L、2 h-PBG值(7.95 ±0.47) 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2±0.58)mmol/L、(8.57±0.54)mmol/L,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蕾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