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评析

荆凤云

关键词:房颤, 胺碘酮, 美托洛尔
摘要:目的 对房颤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应用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疗法治疗房颤,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心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分析

    目的 探讨对老年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病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实施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 在实施老年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时,有效的风险规避可以降低患者循环不稳定发生的几率,并可以减少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结论 在老年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中,有效的术中风险规避可以减低患者心肌缺血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患者康复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忠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46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在给予特定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优于西医,并且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现象极少出现.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副作用少疗效好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王增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短暂性脑缺血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价值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MRI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为98.33%、缓解期阳性检出率为9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1.67%、70%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年脑卒中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有显著意义,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于风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正确诊治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正确治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治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孕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24 h内的心衰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72例,分娩单胎70例,双胎2例,早产儿22例,足月分娩50例.无新生儿死亡,两组患者出生新生儿的Apgar评分正常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纠正心力衰竭并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关键,行剖宫产并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唯一选择.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约25%.笔者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佐.

    作者:李东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针灸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与心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与心率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门诊确诊为一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决定实施为期6周的针灸隔天治疗,之后就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和坐位血压及心率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有61例血压发生显著下降(P<0.05),有效率为87.14%;与治疗前心率(77.4±6.1)次/分相比,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心率降低到(71.9±5.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扩血管药物和抗凝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心电图的指标.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比对照组要小,在心绞痛发生时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水平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营养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肾衰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营养护理干预,观察营养状况,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营养正常13例(46.4%),高于对照组的4例(14.3%);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牛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分别是80.4%与97.5%,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更佳.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相对于对照组的31.71%的不良反应发病率,观察组仅为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瑞替普酶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赵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分析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延迟组30例与溶栓组40例,溶栓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择期行PCI治疗;延迟组入院后即刻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PCI前冠状动脉(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延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预后,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洪雨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心血管病危害因素.结果 多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常见独立性危害因素是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置信区间:1.715~2.833;OR:2.132;P<0.05),其他因素涉及高胆固醇因素、抽烟因素、年龄因素以及高血压因素等.单因素结果:患者冠脉组织狭窄程度积分越高、同时冠状动脉病变组织的数量越多,出现危害因素的几率会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常见独立性危害因素为糖尿病,在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中,需要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干预及防治,从而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作者:王廷会;张少峰;马剑华;刘玉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哮喘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云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员1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尿酸检验以及血清胆红素检验,对比两组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经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检验,其尿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健康人员,2项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毕晓芳;黄艳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基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硝酸酯类药物药学分析

    目的 本文将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成果方面进行实际探索,力求得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01月~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照组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率高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疗效优于他汀类药物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有助于患者恢复.

    作者:杨继平;马金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治疗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冠心病患者采取40 mg/d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B组冠心病患者采取20 mg/d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持续8周之后,对两组冠心病病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23例冠心病病患中出现2例肌肉疼痛,2例消化系统异常,3例肝功能异常;B组23例冠心病病患中1例肌肉疼痛,1例消化系统异常,5例肝功能异常.两组冠心病病患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殷江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可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分娩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观察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

    目的 对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IgA肾病蛋白尿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三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联合中医辨证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GF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三环治疗法可有效提高IgA肾病蛋白尿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

    作者:建晓珂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评析

    目的 对房颤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应用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疗法治疗房颤,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心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探究

    目的 分析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规范化康复治疗,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试验组再生神经电位22例(81.5%),高于对照组的14例(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臂丛神经功能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博;梁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