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脑血管患者就诊特点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丁圆圆;李娜

关键词:心脑血管患者, 就诊特点,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启示
摘要:医院的急症科在医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的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护理人员在这一部门中的合理调配是会直接影响到心脑血管科的工作效率.所以心脑血管室的医护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值得我国加以重视的管理项目.笔者将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如何进行心脑血管患者就诊特点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进行研究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尿激酶和左旋精氨酸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溶栓治疗手段,治疗组采用尿激酶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TEMI患者,采用尿激素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能够很好的保护损伤的心肌,减少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赵井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过程中,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整体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与对照组的60.50%相比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高压氧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降低残疾率,值得推广.

    作者:毕德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方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强化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宝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急诊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症类型、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 其中心血管类疾病为58.32%,脑血管疾病为33.88%.采取相应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因治疗无效死亡39例,死亡率为7.8%.结论 临床上应该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对相应的病症做出提前预防,才能在佳治疗时间内给予治疗.

    作者:郭建宁;李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 医务人员应充分掌握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心肌酶普等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戚增明;吴晓杰;杨玉婷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00例与老年组120例,再在这个基础上分为老年脑卒中组与老年非脑卒中组,各60例;非老年脑卒中组与非老年非脑卒中组,各50例.分析患者血压特点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脑卒中组患者的日平均收缩压以及夜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非老年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全天平均的舒张压、日平均舒张压以及夜平均舒张压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血压昼夜的节律性明显比非老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有充分掌握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了解血压变化和脑卒中间存在的关系,才可以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定胸脾心痛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内一科治疗的胸脾心痛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西医组43例与综合组44例,西医组实施西医用药方案;综合组实施西医用药加血府逐瘀汤方案治疗,对两组用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用药3个疗程后,综合组有效率95.45%,西医组7907%,同时综合组纤维蛋白原指数、血浆粘度以及全血粘度等指标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府逐瘀汤方案应用于胸脾心痛病患者疗效突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是提升胸脾心痛病患者疗效的重要措施,在内科有持续性推广的意义.

    作者:关志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灌流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灌流的中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肝素组和高浓度肝素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其它部位出血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肝素组患者插管部位的出血发生率明显的高于低浓度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肝素盐水更加合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hs-CRP、TC、LDL-C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作者:孙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10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采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苟彦禄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脑出血合并脑栓塞1例的临床分析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脑出血后需停用华法林,但也使患者处于人工瓣膜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的风险中.对这些患者何时恢复抗凝目前尚无一致的推荐.现报道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1例,因脑出血停用华法林后第5天即发生了脑梗死.

    作者:陆金鑫;黄新苗;李雁鹏;方志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员1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尿酸检验以及血清胆红素检验,对比两组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经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检验,其尿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健康人员,2项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毕晓芳;黄艳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价值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CH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在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持续时间等相关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8.052,9.373,8.827,P<0.05).结论 将MIPHD应用于HCH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建超;王义超;陈维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尿毒症、左心衰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尿毒症康复得分、左心衰康复得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美托洛尔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美托洛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改善状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心肌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良好预后,疗效显著.

    作者:兰习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分析黄芪参脉汤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参脉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心肌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参脉汤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良好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杨京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微创穿刺治疗术与钻孔引流治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疾病患者120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其平均分为穿刺组与引流组,结果 穿刺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为8.3%,低于引流组的35%;穿刺组患者的健康康复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8.3%;穿刺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1.6%,低于引流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硬模下血肿疾病采用微创穿刺治疗技术相比较采用钻孔引流治疗方法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秀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评析

    目的 评析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各41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 (39/41)、73.2% (3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是一种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约25%.笔者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佐.

    作者:李东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如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