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风;罗从风;陈宇杰;王磊;张长青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s)体外培养和扩增方法,为以DCs为靶点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提取骨髓细胞,以含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400 U/ml)和 IL-4(200 U/ml)的 RPMI 1640(含10%FBS)进行诱导培养,于培养第4天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 d。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鉴定培养第6天时DCs纯度及免疫表型,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第2、4、6天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干扰素-1(IFN-1)、TNF-α、IL-12 p70含量。结果:重组小鼠 GM-CSF和 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4 d,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 d,近90%细胞高表达DCs特征性标志物 CD11c,高表达抗原提呈分子 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86、CD80,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学特征和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 IL-6、IL-10、MCP-1、TNF-α和 IL-12p70的功能。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以重组小鼠 GM-CSF和 IL-4体外诱导培养的 DCs具有较高的纯度,保持了体内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功能特征。
作者:王宏伟;陆江阳;覃家剑;康佳蕊;杨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近端股骨防旋髓内钉技术(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接受钢板锁定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23例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PFNA 组手术时间[(80.5±24.2)min]和骨折愈合时间[(84.2±1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05.4±19.2)min 和(93.5±14.2)d],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124.6±44.3)ml比(477.2±169.5)ml,P<0.05)。PFNA组1例患者内固定断裂;对照组4例髋内外翻,2例固定物脱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比26.1%,P<0.05)。结论:PFNA 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桂凯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50%总体表面积烫伤大鼠炎症介质、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和乌司他丁组(n=20),两组均用80℃水浴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于烫伤后即刻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乌司他丁40000 U/kg。分别于烫伤后6 h、24 h采用伊文斯蓝(EB)法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干/湿重法测定肺组织含水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 TNF-α、IL-6和 IL-8的活性。结果:烫伤后6 h、24 h乌司他丁组TNF-α、IL-6和 IL-8均低于单纯烫伤组,其中烫伤后24 h乌司他丁组TNF-α、IL-6和 IL-8的变化差异更显著(P<0.01);与单纯烫伤组比较,乌司他丁组肺组织 EB含量和含水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致死性烫伤休克大鼠肺组织炎症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通透性增加,减少烧伤休克时血容量丢失和补液量,用于烧伤休克的早期治疗和改善存活率有潜在价值。
作者:刘锐;曹卫红;胡森;王树明;赵增凯;郑金光;高明娟;王晓娜;李宗瑜;盛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体头面部皮肤软组织量有限,较大的缺损无法通过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我科2004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8例头面部颅骨外露创面的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颞浅筋膜瓣转移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屠海霞;贺立新;曹玉珏;李冬海;赵鹏亮;朱海涛;马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收治1例29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超声心动图辅助诊断,报告如下。
作者:侯春霞;沈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疗法在烧伤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96例烧(烫)伤患儿,均为深Ⅱ度创面、均经非手术治疗创面愈合。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外用疤痕舒均匀涂布创面(每日2次)、佩戴弹力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创面愈合后采用肢体训练器械、指法按摩的方法进行主动、被动肢体运动康复治疗8周。康复治疗8周后,分析瘢痕增生指数、疼痛评分、瘙痒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以Barthel指数代替)、畸形发生率。结果:经过主动、被动肢体运动疗法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瘢痕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畸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儿童烧(烫)伤患者瘢痕增生程度,降低畸形发生率。
作者:刘锐;金明珠;曹卫红;李宗瑜;苏海涛;牟滨;孙艳秋;赵雁楠;王江红;郭振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恶性肿瘤疾病中,癌性血栓形成既可促进癌转移,又促进死亡。恶性肿瘤所致的凝血功能变化和纤溶系统紊乱有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机体内纤溶活性及血栓形成情况,因此我们观察了肿瘤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苏轮;郭晓明;薛俊仙;尹慧君;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李彬;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们对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芮;付桂英;高远征;郭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是第一个被WHO认为100%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有关的癌症。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如 HPV16型、HPV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为密切。HPV 逃逸宿主的免疫清除并发展为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免疫逃逸导致的病毒清除障碍是 HPV 持续感染的关键环节[1]。本文就 HPV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雯;孟元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例1岁6个月全麻患儿在拔除喉罩后发生完全性喉痉挛,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邓城旗;李萌萌;郝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重症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住入 ICU需要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在行纤支镜检查前15 min给予2%利多卡因10 ml 雾化吸入,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10 min匀速泵入,随后以0.2~0.4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入,达到镇静程度为Ramsay评分4级,直至纤支镜检查结束。对照组仅行2%利多卡因10 ml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开始前和检查结束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电图 ST-T段变化。结果:与纤支镜检查前比较,对照组患者在纤支镜检查结束时心率明显加快、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且与右美托咪啶组检查结束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美托咪啶组纤支镜检查后心率、血压轻度升高,但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美托咪啶组 ST-T 下移或抬高大于0.05 mV的患者仅5例,而对照组为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在行纤支镜检查时给予右美托咪啶适当镇静可以稳定患者的循环系统,保护心肌。
作者:孙瑞玥;胡秋善;郑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成体器官中的类成纤维细胞群,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不同的谱系细胞分化。Falanga等[1]将 MSCs 与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发现 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提示 MSCs 具有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并调节其他细胞功能的能力。MSCs 在进入创面或是其他损伤组织时会被激活,起到促进创伤愈合和改善局部缺血的作用。目前 MSCs 作用于创面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MSCs在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排斥反应方面的功能,以及在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均已得到证实。本文就MSCs治疗皮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谢江帆;杨思明;尚涛;马奎;姚斌;黄沙;付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血糖(Glu)、尿素、血肌酐(S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28)、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n=26)、蛋白尿组(n=20),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 MALB及UAER的检测,分析单项指标和各指标联合检测对 DN 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糖尿病患者 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 MALB及 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β2-MG外,早期 DN 组和蛋白尿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 均<0.05)。各指标联合检测对 DN 诊断的灵敏度高达97.6%,明显高于每一项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 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 MALB对早期诊断 DN 和评估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对50%TBSA Ⅲ度烫伤大鼠器官功能及脏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雄性 SD大鼠48只,体重240~260 g,随机分为3组:①单烫组,于100℃水浴中背部浸泡15 s、腹部浸泡8 s,烫伤后,立即腹腔内注射0.25 ml 生理盐水;②SAHA组,烫伤后立即腹腔内注射0.25 ml SAHA注射液(7.5 mg/kg,溶于4 ml 生理盐水中);③假烫组,37℃水浴浸泡后腹腔内注射0.25 ml 生理盐水。于伤后3 h和6 h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肾及小肠黏膜血流量,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肌酐(Cr)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伤后3 h,SAHA组肝、肾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显著高于单烫组(P均<0.05);SAHA组6 h小肠黏膜血流量也显著高于单烫组(P<0.05)。SAHA 组伤后3 h Cr、NSE 含量和 DAO 活性显著低于单烫组(P 均<0.05),伤后6 h CK-MB、NSE 含量和 DAO 活性均显著低于单烫组(P 均<0.05)。结论:SAHA 能改善50%TBSAⅢ度烫伤大鼠器官功能指标以及腹腔脏器血流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作者:郑金光;胡森;李芳菲;张聪;高明娟;王晓娜;姚龙强;白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皮肤作为保护人体的天然屏障,在避免机体水分大量丢失、维持机体体温恒定、抵抗微生物感染、减少机械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终生动态保持自身结构状态稳定的能力。皮肤结构由表及里依次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其附属器官。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来源于胚胎外胚层的特异性干细胞,能分化为皮肤各层组织,从而使表皮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增殖、分化、凋亡状态,保证表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动态平衡。此外,ESCs 作为创面修复的特异性干细胞,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修复、改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有关ESCs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现将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业晓;孙虹;翁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是外科医源性获得性感染。前期我们在肝移植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观察到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切口愈合[1]。我科对82例发生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英祥;白宏伟;夏念信;安阳;祝建勇;刘鹏;吴印涛;邱宝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根据microRNA-146a(miR-146a)预测靶点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功能验证,为研究吸入性损伤中 miR-146a通过靶向跨膜蛋白33(TMEM33)对 Toll 样受体/核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提供前期的工作基础。方法: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 TMEM33 mRNA 3′端非翻译区(TMEM33 mRNA 3′-UTR)可能是miR-146a的作用靶点,将设计合成的TMEM33及其突变序列TMEM33-mu序列分别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这两种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pMIR-TMEM33和 pMIR-TMEM33-mu分别与miR146a mimics共转染 HEK-293T细胞,以 pMIR-TMEM33+miR-control 转染 HEK-293细胞作对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TargetScan 和 miRanda 软件预测显示,miR-146a 与TMEM33 mRNA 3′-UTR存在互补结合位点,构建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miR-146a对TMEM33 mRNA 3′-UTR 具有靶向作用,pMIR-TMEM33+miR146a mimics组较 pMIR-TMEM33+miR-control 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62%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 miR-146a对TMEM33-mu 3′-UTR无靶向作用,pMIR-TMEM33-mu+miR-146a 组与 pMIR-TMEM33+miR-contro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 TMEM33mRNA 3′-UTR 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证实 miR-146a对TMEM33 mRNA 3′-UTR具有靶向调控作用,为从基因水平深入揭示吸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室数据和方法。
作者:冯胜娟;吕晓武;刘真;李文婷;吴玉家;张亚洁;王瑞晨;曺令;邱亚斌;贾赤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