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丁焕文;涂强
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矫形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风险高,因此做好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非常重要.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50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患儿术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手术均顺利完成,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闫小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树突状细胞(DC)广泛分布于机体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组织中,是目前已知功能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DC能够启动初次免疫应答,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对建立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调控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DC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调节其免疫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DC免疫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现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宏伟;陆江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肠外营养患者血清中必需脂肪酸(C8∶0、C10∶0、C18∶2、C18∶3、C20∶4)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肠外营养患者的血清经正己烷提取和三氟化硼乙醚衍生,用BD-17MS(30 m ×0.25 mm×0.25 μm)柱分离,以十七烷酸为内标,对脂肪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BD-17MS(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柱能使6种待测脂肪酸得到很好的分离.方法在0.006 25~0.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低检测限为10 ng/ml.脂肪乳输注2 h后,各脂肪酸浓度均升高,6 h时C8∶0、C10∶0有所下降,24 h下降到输注前或以下;C18∶2、C18∶3、C20∶4 4~6 h达高峰,24 h下降到输注前或以下.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用于测定血清必需脂肪酸,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分离度好,衍生化反应速度适中.
作者:赵玉兰;唐云;廖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由于血液透析室(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每天要接触患者大量的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和噪音等,并且经常暴露在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环境里,使护士成为职业危害中的高危人群.现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对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染色体特异性分析方法鉴定去分化表皮干细胞的来源.方法:包皮皮片去除皮下脂肪后,中性蛋白酶消化过夜,分离表皮和真皮.分离的表皮片用Ⅳ型胶原反复粘贴并冲洗去除表皮干细胞.处理后的表皮片经免疫组化鉴定无表皮干细胞后移植到雌性BALB/c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5 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片内角蛋白10(CK10)、C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然后用Ⅳ型胶原粘贴法分离皮片内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并采用PCR的方法检测去分化细胞内的Y染色体.结果:未经处理的表皮片基底部细胞呈CK10染色阴性,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阳性;Ⅳ型胶原处理后的表皮片内细胞全呈CK10染色阳性.而去基底皮片移植后5 d,在皮片的基底侧重新出现CK10染色阴性、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阳性的细胞.Ⅳ型胶原粘贴分离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结果表明,移植皮片组在10 min内约有4.56%的贴壁细胞出现,而未移植皮片组3 h内无贴壁细胞出现.PCR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贴壁细胞内能检测到Y染色体的特异序列,而宿主来源的组织检测不到.结论:去分化表皮干细胞来源于移植皮片内成熟表皮细胞的去分化,而非宿主体内的干细胞.
作者:张翠萍;付小兵;陈鹏;包晓霞;孙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单胎足月孕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用面罩紧闭法测量孕妇在入室后平卧位(T0),麻醉完成后仰卧即刻(T1)、5 min(T2)、10 min(T3),胎儿取出后1 min(T4)、5 min(T5)和10 min(T6)时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1秒率(V1.0)、呼吸比(E∶I)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0)相比较,PETCO2于各个观察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1);T1、T2、T6时VE明显降低;T1时的VT亦降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使剖宫产产妇的VE、PETCO2明显降低,缓解产妇的过度通气,降低其氧耗量,且不会对产妇呼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胡清刚;郝建华;杨红明;李平;李萌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脊柱肿瘤、转移瘤常导致椎体剧烈疼痛,甚至会引起脊髓压迫症,导致患者瘫痪.现有放疗、药物治疗对这种疼痛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长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近年来用于治疗椎体肿瘤、转移瘤取得满意疗效[1].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PVP方法治疗胸腰椎肿瘤、转移瘤24例,并于术中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肿瘤类型,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丁焕文;涂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人员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评价与安全防范措施的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及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我科自2006年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严清红;索翠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新生儿烧伤在临床中罕见.我科于2009年2月收治1例重度烧伤新生儿,经22 d治疗与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出生后39 h洗澡时被热水烫伤,伤后48 h后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127次/min,呼吸频率55次/min,体重3 kg.创面分布在头颈、躯干、臀部、四肢,大部分创面疱皮已脱落,基底红白相间,质韧;少部分创面基底红润.诊断:烫伤22%Ⅱ°浅Ⅱ°5%深Ⅱ°17%头颈,躯干,臀部,四肢.给予清创、补液、抗感染、保暖等治疗,22 d后患儿痊愈出院.
作者:韩玉巧;王淑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们采用膨胀液麻醉下低浓度曲安奈德瘢痕下注射法治疗大面积瘢痕增生,其原理是低浓度曲安奈德瘢痕下注射可先使增生瘢痕软化,再行瘢痕内注射,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难题,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阎棣;梁军涛;苏桂冬;佘会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8月-2007年12月安装永久起搏器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结果:男性 134例,女性118例,单腔起搏器218例,双腔起搏器122例,三腔起搏器2例.术后常见并发症共17例次,其中感染3例,囊袋积血2例,脂肪液化1例,囊袋破溃2例,电极脱位及微脱位5例,术后心律失常1例,三尖瓣穿孔1例,局部肌肉跳动1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1例.结论:重视术前预防、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大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春红;张许文;黄党生;沈东;张丽伟;罗北捷;王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瘦素(leptin)不同给药方法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PBS对照组、腹腔注射Leptin 1 mg/kg组、鼻腔滴入Leptin 0.5 mg/kg组和鼻腔滴入Leptin 1 mg/kg组.Leptin均于脑缺血时立即给予.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评价神经功能学状态,噻唑兰(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O)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leptin给药各组神经功能损伤均不同程度减轻,脑皮质梗死体积明显缩小,LDH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其中以鼻腔给予leptin 1 mg/kg组对降低LDH的效果为明显.结论:在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鼻腔给药方法简便、效果好,可作为首选给药方式.
作者:张金英;司艺玲;颜光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栓子脱落,可导致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严重时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我们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循环驱动治疗仪预防DVT,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徐艳荣;李燕;孟晓敏;张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变应性鼻炎是导致腺样体肥大的一个重要因素[1,2].为了深入了解变应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关系,我们调查了腺样体肥大患儿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和变应性鼻炎患儿中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对两组患儿过敏原谱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出指导性建议.
作者:张京红;王丰;周成勇;严清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合并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血脂、心肌酶等的差异.结果:10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39例发生心包积液,发生率为37.5%.与无心包积液组患者相比,合并心包积液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更低,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具有甲状腺功能更低下,心肌酶、胆固醇升高更显著等特征.
作者:尹洁;于恒池;洪旭;郝雅斌;阴赪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骨折伴随感染可明显延迟愈合,慢性持续性炎症可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吸收,并影响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分化.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炎症反应中关键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BMP-Smad、Runx2等信号通路是控制成骨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改善措施,并对NF-κB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的骨形成蛋白(BMP)-Smad通路、Runx2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行综述,为终可能筛选出几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有效拮抗炎症因子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化合物打下基础.
作者:李文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血必净组,选取15名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抗生素、营养支持和手术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给予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当天及治疗第2、5、7天检测血中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入院时治疗对照组及血必净组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必净组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在治疗第5、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血必净组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接近正常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邹晓防;曹卫红;贾赤宇;郝岱峰;刘伟;杨红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84例(91眼)行睫状体冷冻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48例(51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两组.200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09年1-7月入院治疗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心理护理、疼痛和睡眠的物理疗法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及眼部情况和全身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压均得到控制,两组治疗后眼压变化和视力改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全身不适反应明显减轻(P<0.01).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有一定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任晓静;陈玉敏;赵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物质受体NK1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抑郁组(MD组)、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组(MCAO组)、梗死后抑郁组(PSD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制做成功后第4周和8周利用敞箱试验评估大鼠抑郁程度,平衡木试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内NK1受体的表达.结果:MCAO组和PSD组术后平衡木评分较同期正常对照组和MD组低,4周基本恢复正常.PSD、MD组各时点敞箱垂直活动、水平活动评分较同期MCAO、正常对照组低,8周较4周进一步降低,但PSD和M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SD和MCAO组大鼠术侧皮质均见梗死灶,未累及基底节区,4周见中风囊形成,8周部分大鼠患侧侧脑室扩张;MD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脑梗死灶.梗死后4周,MD组和PSD组NK1表达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较同期MCAO组和正常对照组增高,8周进一步增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MCAO组4周较对照组增高,8周基本正常.结论:NK1受体高表达与梗死后抑郁有关,可能参与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高筱雅;李玲;王慧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一直是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的棘手问题.临床大量抗炎治疗终并未能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目前普遍认为,脓毒症时机体为清除致病原而发生了强烈的炎症反应,同时机体还通过内在机制减轻这种过高的炎症反应状态,而这种非正常的反向调节所形成的抗炎状态即免疫抑制将会引发多种免疫功能障碍,形成无法避免的持续感染,终导致器官衰竭而死亡.因此脓毒症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2].树突状细胞(dendrite cells,DCs)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抗原提呈细胞与免疫调节细胞,参与了脓毒症的免疫紊乱过程,并且已经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探索性细胞靶点之一.本文就通过调节DCs治疗脓毒症免疫紊乱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曲冰杰;王宏伟;陆江阳;冀文茹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