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接;罗琪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预后凶险的疾病,常导致全身炎性介质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性介质反应的基础是由许多细胞因子通过细胞信号通路介导构成的复杂的炎性介质反应网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细胞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伍天崇;鲍世韵;郭跃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急性动脉栓塞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由急性动脉栓塞导致的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 3例存活,3例死亡,1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及早恢复血流,减少缺血时间,早期补液扩容、碱化尿液、血液净化治疗是降低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降低病死率、截肢率的关键.
作者:慈红波;戈小虎;刘杰;依马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颈动脉颅外段的动脉瘤(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ECAA)包括了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动脉瘤.对ECAA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687年的国外文献报道.1808年Astley Cooper结扎颈总动脉,第一次治愈了1例ECAA,患者存活了13年而没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作者:李晓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流行病学尽管近年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通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VT发病率仍然较高;
作者:王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生及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能力,体外诱导干细胞定向血管化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分子特征、鉴定方法,以及组蛋白乙酰化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血管化.
作者:罗定远;黎洪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成体肝脏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肝脏受到严重的损伤或成熟肝细胞增生受到抑制时,肝内干细胞将被活化.成体肝脏干细胞具有维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对肝脏损伤或疾病产生反应并进行修复,与急性肝损伤、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常文举;宋陆军;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再次移植导致抗体生成的机率.方法 自2002年4月~2006年12月共检测了肾移植前1810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其中输血200 mL以上患者509人,男性185人,女性324人;再移植患者136人,男性93人,女性43人.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Ⅰ),类、HLA-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结果 移植前输血患者509例,88例PRA阳性,占输血人数的17.28%,其中男性患者占4.32%,女性患者占12.97%.再次移植前患者136例,97例PRA阳性,占71.32%;其中男性患者占50%,女性患者占21.32%.肾移植术前输血患者PRA出现机率较高的抗HLA-Ⅰ类抗体有抗HLA-A1、A2、A3、A11和A24抗体;抗HLA-B13、1327、B60、B22、B51和B17.抗HLAII类抗体在输血患者中未能检测出较高反应抗体.再次移植前患者PRA出现机率较高的抗HLA-Ⅰ类抗体有抗HLA-A2、A11和A24抗体;抗HLA-B13、B5和B40.抗HLA-Ⅱ类抗体出现机率较高有抗HLA-DR1、4、7、8、15抗体.结论 再次移植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机率高于肾移植术前输血患者,而且产生的抗HLA强度和类型比输血患者更复杂,因此再次移植患者术后更易发生排斥反应.
作者:贾保祥;孙立宁;武俊杰;田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及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TADA)病情危重,预后差,破裂率及病死率高.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及弓部的病例以及弓部动脉瘤的病例以往采取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1-2].我科采用先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Bypass),一期或二期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G)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R)病变胸主动脉,扩大了腔内手术的适应证,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蓬;章希炜;杨宏宇;邹君杰;马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胆管损伤病例48例,均为胆囊切除术中损伤.结果 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晚期发现胆管损伤,均予不同方法处理,本组46例好转或痊愈出院,手术病死率为4.2%.35例经平均3年以上的随访,效果优良率达91.4%.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难以完全杜绝,应提高对胆管损伤高危因素的认识,仔细辨认并解剖Calot三角,胆管损伤时按不同情况和时间选择不同方法手术治疗.
作者:王万祥;孟兴凯;欧阳晓辉;杨成旺;寿乃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BD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研究中大鼠模型建立的改良应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假手术组(n=10),应用BD静脉留置针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注入4%牛磺胆酸(0.1 mL/ks),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组在建立后3 h、6 h、12 h检测大鼠血淀粉酶、血气分析、腹水量、肺含水量,光镜下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变程度评分.假手术组在术后12 h检测上述相关指标.结果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淀粉酶、腹水量、肺含水率、PaCO2、胰腺和肺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同时PaO2,氧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应用BD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制备简便、易复制、稳定性好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
作者:鲍世韵;伍天崇;郭跃华;于会群;何惠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胚胎、造血、肝内祖细胞和小肝细胞样祖细胞、骨髓、间充质来源干细胞定向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机制是融合还是转化.对此深入研究可望为肝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带来希望,进而为临床肝移植面临的供肝短缺提供可选择的补充治疗方法.
作者:夏焱;俞继卫;姜波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指在介入治疗周围血管动脉闭塞性疾病时,在动脉闭塞段人为造成内膜下的夹层而形成新的人工血流通道,目前已发展成较为成熟和开展广泛的治疗技术.本文就其操作原理和操作规程,以及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疗效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曹润武;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0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肿块、腰背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由上腰三角突出9例,由下腰三角突出1例.10例均经多普勒超声协助诊断.10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利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7例使用人工补片修补.结论 临床表现和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腰疝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作者:秦长江;李诗杰;孙嵩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能分解色氨酸的细胞内血红素单体蛋白,实验证明通过色氨酸的剥夺和分解产物聚集可以抑制T细胞成熟并促其凋亡.随着对IDO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的不断累积,其在器官移植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令人期待.本文就IDO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在移植耐受和肿瘤逃逸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翁明哲;徐军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自1987年法国Mouret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手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以及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1].但其所引起的并发症亦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回顾滨州市中心医院LC术330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如何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如下.
作者:苏新建;郑洁;裴玉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建立兔硬脊膜外脓肿模型,对静脉注射抗生素与经硬脊膜外置管持续应用抗生素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硬脊膜外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兔硬脊膜外置管模型,将16只兔随机分为3组:静脉应用抗生素组(A组)(n=6),硬脊膜外应用抗生素组(B组)(n=6),脓肿对照组(C组)(n=4).注入细菌建立硬脊膜外脓肿模型,记录体重、体温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取兔脊髓、背根神经节和神经根,行光镜、透射电镜(TEM)病理学检查.结果 静脉实验组、硬脊膜外实验组兔用药前后血清CR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注射抗生素与经硬脊膜外置管持续注入抗生素,两组用药后均有效;硬脊膜外持续注入抗生素治疗方法可行且有效.
作者:付霜;倪家骧;方军;连燕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肿瘤的发展与血管密切相关,肿瘤血管的分子靶向治疗选择性地作用在肿瘤新生血管上,是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探索肿瘤治疗新方法的热点领域,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和破坏肿瘤血管策略.动物和临床试验证明肿瘤血管的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肿瘤血管形成的深入认识,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破坏肿瘤血管实现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将不良反应减至小,肿瘤血管的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治疗手段,以其高效、低毒的功能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作者:黄正接;罗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肠胆石性梗阻的诊断水平和手术处理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7年12月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10例肠胆石性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经手术治疗,5例桥襻结石梗阻中,4例均施桥襻切开取石,1例肠坏死施桥襻切除重建,5例回肠胆石梗阻,胆石位于距回盲瓣20~30 cm,均施肠切开取石.8例获平均4年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率达100%.结论 肠胆石性梗阻临床少见,易于误诊,肝胆管结石是其发病的基础,只掌握其临床特征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作者:吴金术;彭创;周力学;欧晔;成伟;杨建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在细胞凋亡、增生、细胞周期的调控以及与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高表达.RNA干扰(RNAi)可特异性地结合癌基因的mRNA,干扰其翻译、转录形成蛋白质的功能.针对Survivin这些特性,应用新的基因治疗技术一RNA干扰技术降低Survivin的表达可对瘢痕组织的凋亡和增生产生影响,应用RNA干扰技术,针对Survivin靶位降低其表达有望成为今后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方向.
作者:马静;刘流;李晓江;隋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研究脂肪栓塞发病机制,分析筋膜间隔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CS)与脂肪栓塞(fat embolism,F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长骨骨折合并CS组与无CS的长骨骨折组的(亚)临床FE(<sub->CFE)的发病率、高甘油三酯(HTG)合并尿酮体(++)阳性率,分析CS对(sub-)CFE发病的优势比(OR)及积差相关系数(r).结果 两组sub-CFE发病率分别为16.22%、9.68%.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x2=20.71,P<0.01);CS对(sub-)CFE、HTG的OR分别为1.94、1.97(CI95>1);r为0.66(tr=4.96,P<0.01).结论 上述结果均提示,CS是(sub-)CFE发病的危险因子,相关呈中度.
作者:张海鹏;李玉清;张效云;苏峰;杨明川;曾伏虎;朱颖波;董文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